-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们到底该做怎样的教育 让我们孩子以后有选择权利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昨天我县的一年轻母亲因家庭纷争将八个月大的孩子从五楼抛下之事,成了促使我非写不可的理由。虽然自己教龄并不长,但是却已有不会教书之困惑了。只是如学习机般的传授知识,让学生们奔着高考知识点,强行灌输的话,似乎教育就好搞的多了。可我们毕竟面临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又怎么忍心看着他们在当下教育制度体系中痛苦而又挣扎的成长呢?
美国当代教育家约翰·霍特在《孩子为何失败》一书中明确说道:“学校,是一个让学生变笨的地方。”
在美国,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1968年,内华达州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这位妈妈听后非常吃惊,问她是怎么认识的。伊迪丝说是“薇拉小姐教的。”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位母亲立即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幼儿园告上了法庭,她的理由令人吃惊,竟是说幼儿园剥夺了伊迪丝的想像力,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幼儿园教她识读了“O”后,伊迪丝便失去了这种能力。诉状递上去之后,幼儿园的老师们都认为这位母亲大概是疯了,一些家长也感到此举有点莫名其妙。
3个月后,此案在内华达州州立法院开庭,最后的结果却出人意料,幼儿园败诉,因为陪审团的23名成员都被这位母亲在辩护时讲的一个故事感动了。这位母亲说:“我曾到东方某个国家去旅行,在一家公园里见过两只天鹅,一只被剪去了左边的翅膀,一只完好无损。剪去翅膀的被放养在较大的一片水塘里,完好的一只被放养在一片较小的水塘里。当时我非常不解,那里的管理人员说,这样能防止它们逃跑。他们的解释是,剪去一边翅膀的天鹅无法保持身体的平衡,飞起后就会掉下来,因此可以放在大水塘里;而在小水塘里的天鹅,虽然没有被剪去翅膀,但起飞时因没有必需的滑翔路程,也会老实地呆在水塘里。当时我非常震惊,震惊于东方人的聪明和智慧。可是我也感到非常悲哀,今天,我为我女儿的事来打这场官司,是因为我感到伊迪丝变成了幼儿园的一只天鹅,他们剪掉了伊迪丝的一只翅膀,一只幻想的翅膀,他们早早地把她投进了那片小水塘,那片只有26个字母的小水塘。”这段辩护词后来竟成了内华达州修改《公民教育保护法》的依据,其中规定幼儿在学校必须拥有的两项权利:1、玩的权利;2、问为什么的权利,也就是拥有想象力的权利。
反观我们的传统文化,其中大部分则是鼓励要顺从听话,而不鼓励独立见解;鼓励中庸、随大流,而不鼓励竞争、冒尖;鼓励稳妥可靠,而不鼓励异想天开;鼓励儿童把成人的兴趣当作自己的兴趣,而不保护和激发儿童天性中潜在的兴趣和想象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应试教育也是阻碍想象力和幻想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想象和幻想教育没有放在应有的位置上,有很多做法束缚了儿童的想象力发展。
伽利略曾说:“我无法教他们东西,我只是帮助他们学会发现。”这句话道出了科学教育的真谛。每个孩子对大自然都有与生俱来的探究欲,但是,成人往往过分讲究实际与效率,让孩子的奇思妙想受到压抑,总是在有意无意中扼杀孩子最重要的能力——想象力!
的确,孩子在没有进入学校之前,是学习最为努力、成效也最为显著的一段时间。复杂的语言系统、对自然界不同事物明晰的判断、协调的身体机能和健康的体魄等,在这一阶段都有明显的长进。特别重要的是,孩子们学得很愉快,很自主,也没有心理负担。但是进入学校后,因为学校课程给孩子带来的巨大压力、因为课堂教学给孩子制造了很多学习上的麻烦、因为沉重的作业负担和频繁而又虚假的考试以及让学生感到恐惧和胆怯的学校管理,都让我们的孩子变得愚笨不堪,变得老气横秋。
其实很多文学作品中就早已对这种学校教育提出了反抗。在我国经典作品《红楼梦》中,贾宝玉不就是一个“极恶读书,顽劣异常”的主儿吗?可是这个人真的不喜欢读书吗?从他给林黛玉送表字“颦颦”时,引用《中国人物通考》就足以看出他博学强识的能力。后来在大观园中和众女子作诗吟诗也足以表明他“好读书”。可是为什么其他人对他的评价却是“极恶读书”呢?这原因不就是没有按当时的高考制度去学习以八股文为模式的“教科书”吗?
我们当下的学生,很多都是为了“考取功名”而迫使自己去读那些生硬的教科书。我们的学校、老师、家长都打着“爱”的幌子,培养着优秀的应试者。通过一个好的分数来假装学生已经学会了该学会的一切知识,事实上,考完试之后,学生们将强行记忆的东西早已经忘掉了。可是谁又为我们的孩子负责呢?这高分的成绩到底是什么?是孩子的本事还是成人的虚荣呢?
20世纪中期,《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诞生。作者塞林格,美国人。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叫霍尔顿的中学生,出身于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他虽只有16岁,但比常人高出一头,整日穿着风雨衣,戴着鸭舌帽,游游荡荡,不愿读书。他对学校里的一切——老师、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