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节日作文]吉祥端午作文
吉祥端午作文
“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端午习俗传千古。”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又是一年的端午。每每端午来临,脑海里总泛起这些即充满童趣又脍炙人口的儿歌。伴随端午的棕香,那弥漫了记忆的河床又勾起了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端午在儿时的记忆中,可不仅仅是家家挂艾草,插菖蒲,蒸粽子,煮鸡蛋。更有趣的是孩子们能戴饰物,系彩丝,看龙舟。
“节气端午自维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最初我也知道端午是与屈老夫子有关的,有儿歌为证:端午花,红又红,摘朵鲜花送金龙。端阳端阳,粽子粽,拿个粽子塞龙洞。龙戴鲜花吃粽子,吃饱粽子回龙洞,请你不要伤害屈原公公。由此,我还懂得了赛龙舟的由来:赛龙舟相传起源于古时的楚国。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竞相划船追赶拯救,但追至洞庭湖时却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水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此事在全国传开,也就演变成现在的龙舟赛。在我小时候,每年过端午,政府与民间也都会组织龙舟赛。地点就在县城双桥――即新丰桥与横港桥――下端的排栈码头边,时间是端午节的下午。那天,码头上人头攒动,彩旗飘扬,大人呼,孩子闹。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河边那几条龙舟:只见每条船都作龙的打扮,船头装扮有龙头,船尾装扮有龙尾,船身也作了龙身的打扮,但都挂有一块号牌以示区别。每个龙头边都站着一位手持鼓槌的威武汉子,其面前都放着一面用来作鼓气助威的大鼓。船身上坐着十位手持船桨而蓄势待发的水手。每条船都披红挂彩。但各船水手穿的衣服颜色与式样不尽相同,以作区分。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但听一声锣响,数条龙舟竟相向前争渡。顿时,鼓声雷鸣,吼声震天,欢呼声与叫喊声连成一片......。令人惋惜的是,如今,现因河水干涸,那番热烈壮观的场面已有三十多年未曾再参与和领略过了。回首往事,不能不说给心中留下一份遗憾。
还有在额头上用雄黄写“王”字的习俗,那就牵扯到了另一则传说――“白蛇精”的故事了。那时候,大人们告诉我们的可不是白素贞与许仙那凄美的爱情故事,只是说白蛇精会害人,涂上雄黄就不惧怕被“白蛇精”勾魂了。在端午这天,大人们都用调好的雄黄在孩子(不论男女)的额头上涂抹一个“王”字,说是驱除“白蛇精”及其它害虫。刚开始,还有点害羞,但出门后看见其他伙伴都一样,也就无所谓了。时间一长,还不忘相互比比谁的额头上“王”字大,谁是真正的“大王”。童稚童趣倒也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至于门上悬挂菖蒲可以辟邪,门插艾草代表招百福,其意义我们是不得其究的,自认为只是好玩。后来长大了,才从书本上知道了这些民俗的真正含义。
最有意思的是端午节来临的前几天。妈妈与姐姐们用五彩丝线编织好各式各样的女红饰物,有用来装蛋的蛋络,有母鸡带小鸡的鸡群香包,还有绣了“五毒”的肚兜儿......最好看的数那“香囊”:里面有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和铜钱、避虫的雄黄粉。我们拿到这些女红饰物后就会在小伙伴们当中进行炫耀比较,当然,每每都是我得胜而回。
过节的那天,孩子们还未睡醒,大人们却一大早就忙活开了。家家炊烟四起,裹粽子、包包子、煮鸡蛋、蒸咸鸭蛋等等,而煮熟的蛋还得染红。小家伙们起床后,满鼻子闻到的都是粽子的清香、茶叶蛋的芳香。这时,好吃的我们早早地就把小脑袋挤到了厨房门口,这边馋得贪婪地用鼻子吸气,那边还假惺惺地说,好香啊,是什么好吃的。这时,大人们总是慈爱地埋怨:好吃鬼,馋猫,还不快去洗手!“哇”,一声欢呼。在“去洗手”三个字中,一早上的心神不定都被吹得烟消云散。洗手盆边响起了另一种叽呱的打闹声:“包子,大的我要四个。”“茶蛋,我吃6个!”“我要五子登科的粽子(一个大的串着五个小的粽子)。”......嘿,多么有趣的童年时光啊,那个时节家家户户都有这样的光景呢。
每到端午节,我就开始回忆这等趣事与那美味食品。
轻轻地咬这粽子,仿佛又看见了――
炎炎烈日下,家家户户倾巢而出,忙着采摘芦叶。差不多村上的妇女孩子都出动了,成群结队的。不久,河岸边处处洋溢着此起彼伏的笑声。
采摘完芦叶,便可以回家包粽子了。在我眼中,包粽子仿佛是一门艺术:先把采来的芦叶用沸水煮半个小时,取出来后用凉水浸泡一个小时左右,再用刀把叶柄切平了,就可以开始动手包了。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糯米的香味很浓。我们还可以加入一些花生,蛋黄,蜜枣等等,味道都是与众不同的。我的最爱莫过于是咸肉粽子了,它的味道是很特殊的,咸中带点儿糯米的米香味儿。有一天,我跟着妈妈到外婆家包粽子,看着外婆娴熟的技术让我不禁摸了摸自己的鼻子,讪笑起来。可到头来,我还是没忍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