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学微生物重要名词解释
医学微生物重要名词解释
PAGE
医学微生物重要名词解释
微生物名解
1.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于光镜/电镜放大后才可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脂多糖LPS:由脂质A、核心多糖和特异性多糖组成,即G-菌的内毒素。
3.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的L型)。
4.中介体: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
5.质粒:是细胞质中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6.异染颗粒:主要成分是RNA和多偏磷酸盐的胞质颗粒,嗜碱性强,用亚甲蓝染色时着色较深,呈紫色,有助于鉴定。
7.荚膜:某些细菌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黏液性物质,为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不影响菌细胞的生命活动
8.鞭毛:是附着在某些细菌菌体上的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
9.菌毛:许多G-菌和少数G+菌菌体表面存在着一种直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的丝状物
10.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称为芽胞,是细菌的休眠形式。
11.外毒素:多数G+菌和少数G-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毒性强于内毒素,各种细菌的外毒素产生各种特殊的临床症状。
12.内毒素:G-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当菌体死亡崩解后游离出来,无种属特异性
13.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胞、病毒和霉菌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14.消毒: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15.防腐:防止或抑制皮肤表面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
16.无菌:无菌是不存在活菌,多是灭菌的结果。
17.巴氏消毒法:用较低温度杀灭液体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以保持物品中所需的不耐热成分不被破坏的消毒方法。
18.高压蒸汽灭菌法:在蒸汽压下,温度达到℃,维持15-20min,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常用于一般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敷料等耐高温、耐湿物品的灭菌。灭菌效果最好。
19.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20.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21.毒性噬菌体:能在宿主菌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
22.温和噬菌体/溶原性噬菌体:噬菌体基因组整合于宿主菌染色体中,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也不引起细菌裂解,但噬菌体DNA随细菌基因组的复制而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分配至子代细菌的基因组中。
23.前噬菌体: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
24.溶原性细菌: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
25.溶原性:前噬菌体偶尔可自发地或在某些理化和生物因素的诱导下脱离宿主菌染色体而进入溶菌周期,产生成熟的子代噬菌体,导致细菌裂解。温和噬菌体具有的这种产生成熟子代噬菌体颗粒和裂解宿主菌的潜在能力,称为溶原性。
26.转化:是供菌裂解释放的DNA片段被受菌直接摄取,使受菌获得新的性状。
27.接合: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从供菌转给受菌。
28.转导:由噬菌体介导,将供菌的DNA片段转入受菌,使受菌获得供菌的部分遗传性状。
29.固有耐药性:细菌对某些抗菌药物的天然不敏感。
30.获得耐药性:指细菌DNA的改变导致其获得了耐药性表型。
31.钝化酶:钝化酶指一类由耐药菌株产生、具有破坏或灭活抗菌药物活性的某种酶,它通过水解或修饰作用破坏抗生素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
32.机会致病菌:有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当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机会下可以致病,这类菌称为机会致病菌。
33.正常菌群:正常人的体表和同外界相通的口腔、鼻咽腔、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黏膜都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当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这些微生物对宿主无害,有些对人还有利,是为正常微生物群,通称正常菌群。
34.菌落失调: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产生的病症,往往可引起二重感染或重叠感染。
35.毒力:细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
36.侵袭力: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黏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扩散的能力。包括黏附素、荚膜、侵袭性物质和细菌生物被膜等。
37.毒血症: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内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循环,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外毒素经血到达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