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1)(教案).docVIP

部编版 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1)(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析洛阳历史上的民族交融和北魏迁都前后的洛阳风貌,了解前秦淝水之战的战败和民族交融的趋势,理解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和影响,培养提取历史信息、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读北魏时期洛阳城和北方民族发展的各类史料:诗歌、文献、地图、文物及考古遗存,学习和运用多种证史解史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魏洛阳城为代表的北方历史遗存,感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历程,形成“美美与共,同根共进”的民族观 【教学重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和影响、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学难点】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教学方法】识图探究法、文献解读法、论从史出、二重证据法、归纳概括法、阐释历史法、讨论法、问题导学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古都洛阳》,引出宋代司马光的《过故洛阳城》“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胡风汉韵的民族交融的时代。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新课讲授: 过渡:洛阳雄踞“天下之中”,“东压江淮,西挟关陇,北通幽燕,南系荆襄”,人称“九州腹地”。洛阳城北据邙山,南望伊阙,洛水贯其中,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四周群山环绕、雄关林立,因而有“八关都邑”之称。如此独特的洛阳,在民族交融的历史上又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一、谦谦洛阳,坐拥中华源远流长 洛阳和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即古人所谓“中国”,它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和繁荣,发挥了决定性的、无可替代的重大作用。从黄帝开始,生活在河洛地区的诸多氏族、部落,通过相互通婚、结盟、通商、战争等多渠道、多层面的交往过程,相互渗透融合,在语言、经济、文化、心理等方面渐趋一致,最后形成了华夏族。春秋末年,散居于河洛一带的戎、狄、蛮、夷差不多都和华夏族融合在一起了。 教师过渡:在洛阳的历史上,她既积极引领民族交融,也会冷眼静观民族的隔阂,我们进入第二部分: 二、冷眼洛阳,静观前秦朝兴暮亡 教师过渡:西晋灭亡后,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割据政权攻伐混战。最终氐族人建立的前秦统一了北方。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到,前秦疆域的四至。 学生看书,回答:前秦疆域东濒大海,西至龟兹,南抵汉水,北达沙漠。…… 教师讲述:“秦王坚会群臣于太极殿,议曰:“自吾承业,垂三十载,四方略定,唯东南一隅,未沾王化。”“东南一隅”指的是哪一政权? 学生回答:东晋 教师过渡:统一了北方的苻坚,雄心勃勃,梦想灭掉东晋,实现中华统一的野心。下面我们了解一下让苻坚梦碎的淝水之战。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86页,梳理一下淝水之战的相关知识。哪一位同学愿意做“小小故事家”,给大家讲讲淝水之战?讲述时要求用淝水之战的相关成语。 学生思考讲述:…… 教师总结:老师这样整理大家看看如何。战前,投鞭断流雄心壮,东山再起谋图存;战时,草木皆兵信心虚;战后,风声鹤唳野心消。 教师过渡:根据教材的提示,我们知道苻坚当时号称百万大军,为何就败给了仅仅八万军队的东晋呢?作为“小小政治家”能不能带领大家从细节来分析一下前秦苻坚梦碎的原因。 教师引导:战前:强征各族人民,拼凑士兵八十万;战时:一呼而大乱奔逃,自相践踏,一溃而不可收拾;战后:迅速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战局面。从战前可以看出,前秦发动战争人民无意愿,缺乏民心支持。战时材料可以看出前秦的士兵没有斗志,不愿意作战;战后的材料可以看出民族隔阂,没有民族的认同感。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启示?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过渡:从前秦的败亡中我们可以得出“民族压迫,国家动摇”。在前秦崛起过程中灭亡过一个“代”政权,这一政权是拓跋鲜卑族建立的。我们一起了解一个与前秦历史有交叉重叠的拓跋鲜卑。 三、激情洛阳,置身交融日新月异 教师讲述:拓跋鲜卑发祥于内蒙古呼伦贝尔拓跋鲜卑的嘎仙洞,请注意鲜卑骑士佣的服饰。在拓跋鲜卑发祥的嘎仙洞发现了鲜卑时期的《石刻祝文》,在文中明确提到“南迁”,我们一起回顾拓跋鲜卑的南迁大事。根据蒙古大学梁云教授《拓跋鲜卑早期历史若干问题研究》一书,老师将内容整理如下:东汉初年南迁大泽即今呼伦湖,东汉末年迁至河套及阴山一带,公元315年拓跋猗卢建立“代”政权。后来氐族前秦苻坚统一北方于376年灭掉了拓跋鲜卑的“代”政权。在土崩瓦解的中,386年拓跋鲜卑政权乘机复国。 教师过渡:面对前秦覆亡的教训,北魏会如何去做呢? 教师引导:北魏建立后,定都平城,最终于439年统一了北方。在北魏统一北方后,政权出现了新的问题,能不能在书上的87页找一找看看他出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看书回答:统治困难 教师提问:民族习俗导致了统治困难,作为拓跋鲜卑的皇帝,孝文帝有什么想法?请看材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02wx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