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燥救肺汤
清燥救肺汤
(甘凉滋润法)
清喻嘉言《医门法律》
经霜桑叶三钱,去枝、梗 石膏二钱五分 甘草一钱 人参
七分 胡麻仁一钱,炒研 真阿胶八分 麦门冬一钱二分,
去心 杏仁七分,泡去皮尖,炒黄 枇杷叶一片,刷去毛,
蜜涂炙
水一碗,煎六分,频频二三次滚热服。痰多加贝母、瓜蒌;
血枯加生地黄;热甚加犀角、羚羊角,或加牛黄。
【主治】温燥伤肺,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
干燥,鼻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舌干无痰。
【方论选萃】
清喻嘉言:诸气膹郁之属于肺者,属于肺之燥也。而古今治
法,以痿、呕属阳明,以喘属肺。是则呕与痿属之中下,而
惟喘属之上矣。所以千百方中,亦无一方及于肺之燥也,即
喘之属于肺者。非表即下,非行气即泻气,间有一二用润剂
者,又不得其旨矣。总之《内经》六气,脱误秋伤于燥一气,
指长夏之湿为秋之燥, 后人不敢更端其说, 置此一气于不理,
即或明知理燥, 而用药大杂, 如弋获飞虫, 茫无定法示人也。
今拟此方,命名清燥救肺汤。大约以胃气为主,胃土为肺金
之母也。其天门冬,虽能保肺,然味苦而气滞,恐反伤胃阻
痰,故不用也。其知母能滋肾水清肺金,亦以苦而不用。至
如苦寒降火,正治之药,尤在所忌。盖肺金自至于燥,所存
阴气,不过一线耳。倘更以苦寒下其气,伤其胃,其人尚有
生理乎。诚仿此增损以救肺燥变生诸证,如沃焦救焚,不厌
其频,庶克有济耳( 《医门法律》)。
清柯韵伯:古方用香燥之品以治气郁,不获奏效者,以火就
燥也。惟缪仲淳知之,故用甘凉滋润之品,清金保肺之法。
喻氏宗其旨,集诸润剂而制此汤,用意深,取药当,无遗蕴
矣。石膏、 麦冬禀西方之色, 多液而甘寒, 培肺金主气之源,
而气可不郁;土为金母,子病则母虚,用甘草调补中宫生气
之源, 而金有所持, 金燥则水无以食气而相生, 母令子虚矣。
取阿胶、胡麻黑色通肾者,滋其阴以上通生水之源,而金始
不孤; 西方虚, 则东方实矣。 木实金平之, 二叶禀东方之色,
入通于肝, 枇杷叶外应毫毛, 固肝家之肺药, 而经霜之桑叶,
非肺家之肝药乎、损其肺者益其气,人参之甘以补气;气有
余便是火,故佐杏仁之苦以降气,气降火亦降,而治节有权
(《古今名医方论》)。
清徐玉台:喻氏补秋燥一门,以正四时,以备六气,可谓发
前人之所未发。 但燥气伤人, 必由阴分先虚, 非比风寒暑湿,
由于外感者多。所制清燥救肺汤,治诸气膹郁,诸痿喘呕之
症,纯以生津伤肺立法,并不杂入外感之药。石膏清肺中之
热;麦冬滋肺中之阴;阿胶补肺中之血;佐胡麻滑以利窍;
人参补肺中之气;佐杏仁苦以豁痰;经霜桑叶、枇杷叶轻清
凉泄; 复以甘草和之。 统论全方, 清金平木, 以制亢逆之火;
补胃生肺,以壮高源之水,名曰救肺,凉而能补之谓也……
泄郁不用辛香,清热不用苦寒,凡治燥症之权衡,以毕具于
此矣。
清王子接。燥曰清者,伤于天之燥气,当清以化之,非比内
伤血燥,宜于润也。肺日救者,燥从金化,最易自戕肺气,
经言秋伤于燥, 上逆而咳, 发为痿厥, 肺为娇脏, 不容缓图,
故日救。石膏之辛,麦冬之甘,杏仁之苦,肃清肺经之气;
人参、甘草生津补土,培肺之母气;桑叶入肺走肾,枇杷叶
入肝走肺, 清西方之燥, 泻东方之实; 阿胶、 胡麻色黑入肾,
壮生水之源,虽亢火害金,水得承而制之,则肺之清气肃而
治节行,尚何有喘呕痿厥之患哉( 《绎雪园古方选注》)
清吴谦等:经云:损其肺者益其气。肺主诸气故也。然火与
元气不两立,故用人参、甘草甘温而补气,气壮火自消,是
用少火生气之法也。 若夫火燥膹郁于肺, 非佐甘寒多液之品,
不足以滋肺燥,而肺气反为壮火所食,益助其燥矣。故佐以
石膏、麦冬、桑叶、阿胶、胡麻仁辈,使清肃令行,而壮火
亦从气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