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PAGE \* Arabic 1 —
八年级语文上册《故乡》教学设计浙教
《故乡》教学设计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掌握小说的基本知识。 2.明确是如何运用“重复”、“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和展现主题的 过程与方法: 1.掌握从细节、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并由此推知文章主题的鉴赏方法。 2.能模拟运用“重复”、“对比”手法进行写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人物形象的复杂感情。 2.珍爱新生活,树立为远大理想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设想 1.小说思想容量很大,距离学生生活又较远,因此教师可以布置课前预习。 2.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记忆中的故乡及人物与眼前的故乡及人物的对比关系,采取列表法分析小说内容,以加深印象和理解。 3.对于小说的主题,可在对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不可越俎代庖。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重点: 1.对鲁迅思想感情的理解。 2.对话、外貌、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难点:最后三段文字的深刻含义。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和写作背景。 2.掌握课文中作注的疑难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 3.理清小说线索和故事情节。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请两位学生朗读第12自然段开头和第2自然段的景物描写:“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这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两段景物描写,前者多么明朗、美丽、令人神往;后者多么晦暗、萧条、令人悲凉。前者是小说中我头脑中想象出的二十年前的故乡的图画;后者是我眼睛里看到的二十年后的故乡的实景。二十余年过去,故乡景色在眼中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为什么要这么写呢?作品中的我怀的是什么感情呢?让我们深入地了解写作背景,认真地阅读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2. 介绍写作背景: 《故乡》作于1921年1月,最初发表于同年5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杂志第九卷第一号,后由编入小说集《呐喊》。 鲁迅于1898年第一次离开老家绍兴,“想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呐喊〉自序》)。1919年12月又最后一次回故乡绍兴接他的母亲等人来北京居住。从《鲁迅日记》中可以大致了解这次回乡的经过:1919年9月,鲁迅卖掉了绍兴的老屋,添了些钱买妥了北京西城新街口附近八道弯宅第。11月修葺完毕,同年21日“上午与二弟眷属俱移入八道弯宅”。同月26日鲁迅“上书请归省”。12月1日由北京动身回乡,4日晚“抵绍兴城,即乘轿回家”,在家乡处理搬迁事务,约住了二十来天。12月24日“下午 以舟二艘奉母偕三弟及眷属携行李发绍兴”。29日中午抵北京,“下午俱到家”。往返共计约29天。《故乡》的故事情节便是根据这段生活经历演绎而成的。不过,这只是触发故事的一点,而作品真正反映的却是更为广阔深邃的社会背景。 《故乡》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十年后的中国农村社会情况。辛亥革命虽然赶跑了一个皇帝,但并没有改变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帝国主义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主要支持者”,“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因此,“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地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回乡期间,耳闻目睹了农村疮痍累累的残酷现实,加之在这个风雨如磐的社会中求索了三十余年的生活体验,于是写出了悲凉沉郁的《故乡》这篇小说。 3. 作家、作品介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浙江绍兴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地主官僚家庭,幼年丧父,家道衰落。为探索救国之路,鲁迅曾学习洋务实业,后又留日学医,但最终走上了“文学救国”的道路。他生平著有大量的杂文和小说等,以笔为武器,抨击时弊,唤醒世人,其作品文字犀利,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全部作品结集成《鲁迅全集》。《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 4. 知识积累: ◎语音 1.阴晦huī,不能念成hu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