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概论第六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ppt

社会工作概论第六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是一门专业课程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是社会工作专业主干课教材之一。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互动的理论视角 第三章 社会结构环境 第四章 文化环境 第五章 怀孕、胎儿与社会环境 第六章 婴儿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七章 幼儿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八章 儿童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九章 青少年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十章 青年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十一章 中年人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十二章 老年人行为与社会环境 二、社工为何要学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1、社会工作目的需要认识掌握人行与社会环境相关知识。 人的行为发生于生理、心理、社会空间背景,需面对许多要求,做出有效反应,这种有效反映环境需求的能力叫做适应(adaptation) 如适应出现障碍,需社工帮助其获取资源和服务等以恢复其社会功能。 社工需要有这些对人行为的相关知识,形成参考架构,才能发展专业助人行为。社工是处理“社会适应”领域的专家。社会工作者必须能在整个社会环境背景下多角度看问题,从而为众多干预方法打下基础。 2、社会工作过程尤其是评估过程需要人行与社会环境知识 社会工作实践几个基本步骤: 在社会工作过程中准确评估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需要收集、分析和理解有关问题或境况的信息。评估涉及到有关人类行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假设。社会工作者必须具有关于人类行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解,这样才能帮助案主鉴别和做出适当的选择。 思考:一名试图帮助有潜在自杀倾向的的青少年的社会工作者应该具有什么知识? 1、通常人们自杀的原因,这样他/她才知道应该提什么问题,如何对之作出反应和如何对待,做出何种选择和寻求什么支持。 2、必须能够选择确定自杀青少年可能得到的帮助。怎样使危机立刻得到化解,使他们能够活下来?何种支持与帮助能使他们将来远离自杀的念头?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可直到他们向何处寻求帮助? 3、有关案主文化价值观的一般知识和了解他们可能经历过的不同待遇。 人们及其人们在其所处环境中的行为明显受到周围其他人、群体和组织的影响。 因此社会工作关注人的行为,也关注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常规的划分标准如下: 1.统计规律. 如个人的行为与大多数人的行为相似或一致,即是正常行为,反之则属异常行为。 2.社会规范与价值.被社会普遍接受的行为、符合社会行为规范的从众行为即为正常行为,反之则属异常行为。 3.行为适应性标准. 社会适应性良好是属正常行为,异常行为是社会适应性不良或适应宽难的行为,它往往会给个人和社会造成危害。 4.个体主观感受/体验. 即以个体的内在感受来判别行为是否正常或异常。 七、人类行为的特点 ◆ 多样性: 如哭、笑等;如思想、欲望、恐惧、幻想以及态度等 ◆ 适应性:人类行为根本目的就是适应环境 ◆ 动态性:人类行为一直处于变化中 ◆ 指向性: 不是盲目的,具有特定目标指向 ◆ 可控性:可以有意识控制 ◆ 发展性:现在行为为将来行为打下基础 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一、社会环境:与人类生物遗传、心理状态及社会过程相互作用的社会系统,家庭、学校、团体、组织、社区、社会、文化等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二、社会环境的特点: 1、多样性:个人生物、心理因素;人类行为发展的生存环境 2、复杂性:社会环境系统各部分相互作用、联系 3、定性:相对稳定性 4、变化性: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 1、家庭:由夫妻和子女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 家庭对个体的影响重要途径是通过家庭教养模式 家庭教养模式的类型:娇纵型、支配型、专制型、放任型、冲突型、民主型。 2、朋辈群体 朋辈群体对个体发展的作用体现在: (1)直接影响(认知、行为、情绪表达、精神追求、支持系统) (2)在个体成长的不同支持系统系统中扮演不同角色 3、学校: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仅次于家庭 4、工作单位 5、社区 6、文化:物质技术、社会规范和精神体系(物质和非物质产品) 7、大众传媒: 1、娇纵型:父母盲目的溺爱和疏于管束。容易使孩子养成自我中心,骄横跋扈、疏懒散漫、贪婪无度的“霸王”心态。容易发展为反社会型人格。 2、支配型:家长过分溺爱与严加管束结合。在生活方面,他们对子女无微不至,而在学习方面,严加管理。一方面是过度保护,包揽生活中的一切,一方面又期望过高。这种方式容易使孩子形成怯懦胆小、意志薄弱、既娇且骄、清高孤傲等个性心理特征。 3、专制型:家长缺少爱心或耐心,管理方式粗暴。孩子的人格、自尊、意志、权利不被尊重,家庭亲子关系式一种命令与服从的关系。容易产生不信任感、戒备心理严重、自卑、消极、暴躁、懦弱、依赖或反抗权威等人格特征。 4、放任型:家长既缺少爱心、耐心,也缺乏责任感,对孩子放任自流。孩子由于得不到必要指导和正常约束,会形成缺乏自信、自制力差、不负责任、情绪波

文档评论(0)

互联网打工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