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之抉择.pdf

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之抉择.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的形成与演进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 在高度集中的中央计划经济和 “对外贸易统制”下,对 外贸易只是作为财政平衡、 信贷平衡、 物资平衡和综合平衡, 即四大平衡中物资平衡的组成 部分,对外贸易的战略定位为“互通有无,调剂余缺”,与国际市场基本上处于隔离状态, 是一种封闭内向型发展模式。 我国外贸发展战略是典型的封闭条件下的进口替代战略, 独立 自主进行工业化建设。 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从 封闭到开放的转变。 相应地外贸发展战略也逐步形成并演进发展。 在宏观经济调控的经济增 长、通货膨胀、 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指标中, 贸易收支是国际收支平衡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 对外贸易成为参与国际分工与交换的主要方式, 其战略定位为充分利用 “国内国外 两个市场, 两种资源” 。正是在经济体制改革与转型中, 逐渐形成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历程中, 外贸发展战略逐步演进, 从内向的进口替代战略、 到进口替代 与出口导向相结合战略、 再到事实上的出口导向战略,在实现中国 “三步走”宏伟战略目标 中发挥着愈益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前, 中国实行完全封闭式的进口替代战略, 改革开放后, 逐步探索开放条件下 的进口替代战略, 随后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形成了开放条件下的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相结合 的战略,在新世纪之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进一步实现了向出口导向战略的转变。 改革开放之后到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 我国实行了开放条件下的进口替代战略。 这一时 期,我国采取了一系列进口替代战略的重大举措:一是仍然保持较高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限制一般工业品和消费品进口, 避免与国内产业产生竞争; 二是进行严格的外汇管制, 控制 用汇指标, 适度贬值货币促进出口贸易发展; 三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机器设备, 发展进口 替代型工业; 四是外贸体制进行初步改革, 激发外贸活力; 五是引进外资, 发展 “三来一补” 工业,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型产业;六是设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国家级经济技术 开发区。 这一时期的进口替代战略为我国从完全封闭下的经济逐步探索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作 了准备,是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渡。 同时,这一时期的进口替代战略, 不仅完善了我国工业 体系, 增强了工业实力, 为今后有选择性地进口替代,而不是完全进口替代奠定了基础,其 在我国对外开放和工业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应当给予充分肯定。 这一时期我国外贸增长速度大幅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增大。 1979~ 1987 年,GDP平均增速 9.96% ,同期我国进出口总额和出口额平均增长 17.52%和 17.56%,分别高 于前者 7.56 和 7.60 个百分点; 出口依存度从 1978 年 4.2%上升到 1987 年的 12.3%,提高了 8.1 个百分点;出口占世界的份额从 1978 年的 0.76%上升到 1987 年的 1.57%,提高了 0.81 个百分点, 世界排名相应从第 34 位上升到第 16 位。可见, 外贸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 增强, 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成功实现了邓小平设计的“三步走”中的第一步, 即 GDP规模番 一翻的目标。 80 年代后期到加入 WTO之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虾虾教育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有问题请私信!谢谢啦 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与整理,收费仅为整理费用,如有侵权,请私信,立马删除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2026075000021
认证主体重庆皮皮猪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重庆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13MA61PRPQ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