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教师资格考试的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概述;第一章 教育概述;第一章 教育概述;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与历史;(一)“教育”的日常用法;(二)“教育”的词源;(三)教育的本质属性;(四)“教育”的定义;教育即能力的发展。“教育是人类一切知能和才性的自然的、循序的、和谐的发展。”——裴斯泰洛齐(Pestalozzi, J.H.)
教育即社会化。“教育是年长的几代人对社会生活方面尚未成熟的几代人所施加的影响。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涂尔干(Durkheim, E.)
教育即文化传递。“教育就是指一个文化体系的传递;在文化变迁的时候,除了传递以外,也兼指两个文化体系的传播和融合。”——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 B.K.)
教育即经验改造。“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杜威(Dewey, J.);瑞士教育家
裴斯泰洛齐
(Pestalozzi, J.H.);其它典型定义(12高校编);(五)教育的基本要素;(六)教育的不同类型或形式;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可以分为非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制度化教育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从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时间以及建立于其上的产业技术和社会形态出发,分为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
;非正式教育、非正规教育和正规化教育的比较;(六)现代教育的特点;二、教育的历史;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与历史;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与历史;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与历史;我国1951年实行的学制示意图;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与历史;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与历史;第二节 教育的思想;第二节 教育的思想;第二节 教育的思想;第二节 教育的思想;第二节 教育的思想;第二节 教育的思想;第二节 教育的思想;第二节 教育的思想;第二节 教育的思想;第二节 教育的思想;第三节 教育的功能;第二节 教育的功能;一、教育促进人的发展;一、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第三节 教育的功能;第三节 教育的功能;第三节 教育的功能;第三节 教育的功能;第三节 教育的功能;第四节 教育的目的;第四节 教育的目的;第四节 教育的目的;第四节 教育的目的;第四节 教育的目的;第四节 教育的目的;1981;第四节 教育的目的;第四节 教育的目的;第四节 教育的目的;第四节 教育的目的;第四节 教育的目的;第四节 教育的目的;第四节 教育的目的;第五节 教育研究及其基本方法;第五节 教育研究及其基本方法;第五节 教育研究及其基本方法;第五节 教育研究及其基本方法;第五节 教育研究及其基本方法;德金行动研究模式;第五节 教育研究及其基本方法;第二章 学生;第二章 学生;第二章 学生;第一节 学生的基本属性;第二节 学生的地位;第二节 学生的地位;第二节 学生的地位;第三节 学生的发展;第三节 学生的发展;第三节 学生的发展;第三节 学生的发展;第三节 学生的发展;第三节 学生的发展;第四节 师生关系;第四节 师生关系;第四节 师生关系;第四节 师生关系;第四节 师生关系;第四节 师生关系;第四节 师生关系;第四节 师生关系;第四节 师生关系;第四节 师生关系;第四节 师生关系;第四节 师生关系;第五节 学生观;第五节 学生观;第五节 学生观;第五节 学生观;第三章 教师;第三章 教师;第三章 教师;第一节 教师的职业理念(教师观);1.教师职业的性质;2.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3.教师职业的责任;教师的专业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为教师专业行为提供理性支点,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师生交往以及自身的专业发展。有没有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理念,是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重要差别。
2011年12月12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为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中学教师队伍,根据《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特制定《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提出“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项基本理念,并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对中学合格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基本要求,为我国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依据。;第一节 教师的职业理念(教师观);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从事专业工作所要求的基本知识。作为专业的教师,应该具备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三个大的方面,而且这三个方面的知识应该是相互结合和交融的。
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又称本体性知识,指的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专门学科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等,它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 32937-2016》知识培训.pptx VIP
- 3.1 波的形成 课件-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 VIP
- 《应用密码学》配套教学课件.ppt VIP
- 演讲台风训练.ppt VIP
- 演讲比赛培训方案.pptx VIP
- 演讲台风适用于演讲训练培训.ppt VIP
- 运输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docx VIP
- JC-T 2027-2010 高纯石英中杂质含量的测定方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pdf VIP
-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笔记》.docx VIP
- 宁夏平罗县几种典型土壤修正系数的确定.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