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用药心得-解表药教学资料.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0年秋,孙瑞琴乃一农妇,37岁,患原发性高血压18年,暴怒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昏迷48小时,醒后暴盲,寒战,咳逆无汗。查见颅内血肿水肿,双眼底出血,水肿。遵眼科名家陈达夫目疾六经辨证大法:凡目疾,无外证而暴盲,为寒邪直中少阴,玄府(毛孔)闭塞所致,当用麻附细辛汤温肾散寒。附子温少阴之里;麻黄开太阳之表,即起玄府之闭;细辛直入少阴托邪外透。今证见寒战无汗,禀赋素壮,纯属表实,与少阴无涉,遂迳与麻黄汤一剂令服。 次日诊之,夜得畅汗,小便特多,8小时达3000ml,今晨头涨痛得罢,目珠涨痛亦止,目赤尽退,血压竟然(jìngrán)复常,已可看到模糊人影,后以通窍活血汤冲服生水蛭末12克,调理一段,竟得复明,视力:右0.8,左1.2,病愈3年血压一直稳定。 第一页,共18页。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xīndé)——麻黄(李可) 麻黄升压,现代药理已成定论,近百年来已列为脑血管病禁区,而麻黄汤竟然治愈不可逆转的高血压,岂非千古奇谈!由此想到古代治中风(zhòng fēng)昏迷欲死,用“古今录验大小续命汤”,并强调“录验”二字,必有至理,现代斥其非,实不知汗法可以消除溢血,充血之水肿,人本一体,表里同气,表气闭塞则里气逆乱,表气通则里气和,中医药有双向调节效能,是通过调燮整体气机而治疗局部疾病。汗法之奥妙,并不单在一个“汗”字,麻黄可以通利九窍,宣通脏腑之气。 从本案的病机看,由于寒袭太阳之表,玄府闭塞,寒气郁勃于内,气机逆乱上冲,邪无出路,遂致攻脑,攻目。邪之来路,即邪之出路,随着汗出,表闭一开,邪从外散,肺气得宣,水道得通,小便得利,郁结于大脑及眼底之淤血,水肿亦随之而去,脑压迅速复常。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第二页,共18页。 名老中医用药(yònɡ yào)心得——桂枝 邹良材经验:阴虚型肝硬化腹水临床以阳行阴利小便。按阴阳互根的机制,阴虚患者可在养阴柔滋淡渗的基础上,略佐通阳药物,借助膀胱的气化作用达到“以阳行阴”的目的。主要药物为桂枝,用量在3g以内,加入煎剂中,正如近人曹炳章云:“凡润肝养血之药,一得桂枝,化阴滞而阳和。” 《浙江名中医临床经验选辑》 张琪经验:桂枝是张老治发热常用之药。《伤寒论》虽有“桂枝下咽,阳盛则毙”之禁,但张老在临床并未囿于此说,治疗(zhìliáo)发热已入里内伏少阳时,与柴胡配伍,共奏疏解透达之功;与生石膏配伍,则无性温助热之虑,因此常用获微汗出而愈之效。尤其对发热有肢节烦痛者,柴桂合用其效尤佳。若挟有痰浊温邪者,桂枝用之更宜。因为痰浊湿邪属阴,非阳不化,故用桂枝温阳行气,以助祛温化浊、豁痰散结。因同时伍用清热之剂,故大可不必担心“阳盛则毙”。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张琪》 第三页,共18页。 名老中医用药(yònɡ yào)心得——紫苏 陈笑夫经验:紫苏叶,除了常用于治疗感冒风寒,作为发散药之外,还偏重于用来治疗某些腹泻(相当于过敏性结肠炎),而收良效。这种腹泻,在急性发病后,往往余“毒”未清,常因饮食不节,反复发作。迁延日久,遂致酿成慢性。该药的适应范围:主要是病人有可追忆的食物过敏史,并有类似(lèi sì)急性胃肠炎的发病过程。引起发病的食物,主要是海产品中的虾、蟹、蛤类及某些鱼。急性发病是,肠鸣、腹痛、腹泻、呕吐,并有恶寒发热等。重用紫苏叶(带茎)30g,配陈皮10g,加焦山楂10g,焦麦芽10g,焦六曲10g,炒苍术10g,姜川朴10g,干姜5g。此方应用一两剂即获显效。但治疗必须彻底,方可免于导致慢性。 到了慢性阶段,腹泻时发时止,一日数次,夹有黏液,肠鸣,腹痛绵绵,食欲减退。治疗用药,仍以紫苏叶(带茎)30g为主药,配陈皮10g,并因证选用温中、补阳、理气等药。如青木香3g、桔梗9g,山药20g,莲子15g,炒白芍15g,干姜3g,甘草9g,直至症状完全消失。 《医海拾贝——江苏当代老中医经验选择》 第四页,共18页。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xīndé)——生姜(张登如) 产后饮食慎用生姜解 按本草皆云生姜性温而散,产后血亏气弱之人,岂可用此燥烈之品?而乃风俗习惯,产妇饮食,动辄投生姜调味,寒性之人,食之犹可;若热性之人,食之如炎添

文档评论(0)

158****8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