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问题臭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气环境问题--臭氧 大气环境问题--臭氧 PAGE / NUMPAGES 大气环境问题--臭氧 大气环境问题 --臭氧 高考知识总结: 臭氧层的破坏 1 主要成因: 1 人类大量使用制冷剂、杀虫剂等,使空气中氟氯烃增多 寒冷 CF2CL2 + 光能 2CL + CL CL + OCLO + O2 2 这个过程不断地重复进行,一个氯原子可以破坏一万个臭氧分子。 人类使用氯氟烃类化合物,这些物质在对流层中十分稳定,可以存在几十年甚至 上百年不发生变化。但这些物质通过极地的大气环流以及赤道地带的热气流上升,最 终使这些物质进入平流层。然后又在风的作用下,把它们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 输送,在平流层内混合均匀。在平流层内,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照射使 CFCs和 Halons 分子发生解离,释放出高活性的氯和溴的自由基。氯原子自由基和溴原子自由基就是 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它们对臭氧破 b5E2RGbCAP 2 臭氧层破坏的后果:( 1)直接危害人体的健康 ( 2)破坏农业和生态环境。 3 加速材料老化 ( 使橡胶、塑料等有机材料加速老化, 使油漆褪色等。 ) 紫外线的增强还会使城市内的烟雾加剧, 陆地生物产量和质量 1 / 8 影响水生生态系统 经科学家研究;大气中的臭氧每减少 1%。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就增加 2%,人的皮肤癌就增加 3%,还受到白内障、免疫系统缺陷和发育停滞等疾病的袭击。现在居 住在距南极洲较近的智利南端海伦娜岬角的居民,已尝到苦头,只要走出家门,就要在衣服遮不住的肤面,涂上防晒油,戴上太阳眼镜,否则半小时后,皮肤就晒成鲜艳的粉红色,并伴有痒痛;羊群则多患白内障,几乎全盲。据说那里的兔子眼睛全瞎, 猎人可以轻易地拎起兔子耳朵带回家去,河里捕到的鲜鱼也都是盲鱼 . 臭氧层破坏,地 球上会出现过多的太阳紫外线,从而削弱人体的免疫力并使皮肤病、传染病流行。例 如,享有“太阳州”之称的澳大利亚困士兰州,因患皮肤癌而丧生的人数,具世界之 首。臭氧层破坏还可导致渔业减产,因为强烈的紫外线辐射能杀死 10 米深海水中的浮 游生物;还可抑制植物光合作用,使小麦、水稻和大豆减产并质量下降。据发现,大 气中臭氧减少 1%,大豆也减产 1%。p1EanqFDPw 对人类健康影响 1.增加皮肤癌:臭氧减少 1%,皮肤癌患者增加 4%- 6%,主要是黑色素癌。 2.损害眼睛,增加白内障患者。 3 .削弱免疫力,增加传染病患者。 DXDiTa9E3d 对生态影响 2).农产品减产及其品质下降。试验 200 种作物对紫外线辐射增加的敏感性,结 果 2/ 3 有影响,尤其是大米、小麦、棉花、大豆、水果和洋白菜等人类经常食用的作物。估计臭氧减少 1%,大豆减产 1%。 RTCrpUDGiT 3).减少渔业产量。紫外线辐射可杀死 10 米水深内的单细胞海洋浮游生物 。实 验表明,臭氧减少 10%,紫外线辐射增加 20%,将会在 15 天内杀死所有生活在 10 米 水深内的鳗鱼幼鱼。 5PCzVD7HxA 2 / 8 4).破坏森林。据研究,臭氧减少影响人类健康及生态系统的主要机制是紫外线辐射的增加会破坏核糖核酸( DNA),以改变遗传信息及破坏蛋白质。除了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外,因臭氧减少而造成的紫外辐射增多还会造成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如使橡 胶、塑料及其他高分子聚合物加速老化使油漆褪色等。 jLBHrnAILg 保护臭氧层的措施 【课本表述】 为了保护臭氧层,国际社会多次召开会议,要求各国减少并逐步禁止 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我国积极参与了国际 保护臭氧层合作,并制订了《中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 xHAQX74J0X 【课本分析】含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 【高考答题】: 管理措施:①加强国际协作 ②制定法律法规,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的排 放 ③改变城市能源结构 , 增加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 , 提高能源使用率 积极参与了国际保护臭氧层合作 技术措施: 1 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和替代品生物措施:减少森林破坏 臭氧空洞为什么发生在南极地区? 1)南极地区气温很低,对流运动弱,因而对流层较薄,导致平流层高度相应地 降低使 CFCs和 Halons 等物质容易进入平流层,破坏那里的臭氧。 LDAYtRyKfE 3 / 8 02 南极地区的温度极低,可以达到零下 80C。尽管南极空气十分干燥,但极低的 温 度使该地区仍有成云过程 南极地区的极端低温,使空气受冷下沉,加上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形成了一个强烈的西向环流,使南极空气与大气的其余部分隔离,当南极上空臭氧减少时,无法 与其他地区臭氧浓度较高的空气及时地交换,从而导致臭氧空洞的形成 Zzz6ZB2Ltk 南极臭氧层破坏严重的季节及原因季节

文档评论(0)

134****48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