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家用化学品和化妆品卫生; 家用化学品:指进入家庭日常生活和居住环境的各种化学物质。
化妆品:指以涂擦,喷洒或其他类似的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品。
;第一节 家用化学品与健康
一、化妆品
(一)分类:
一)一般用途化妆品
1.护肤类化妆品
2.益发类化妆品
3.美容修饰类化妆品
4.芳香类化妆品
5.口腔卫生用品
二)特殊用途化妆品;中国化妆品产业发展;生产企业底数;1990-2002中国化妆品销售情况;中国化妆品产业发展趋势;1979-1999全国化妆品生产企业发展;2002年中国化妆品销售额增长比较;化妆品年人均消费比较;基本卫生要求:
一)一般卫生要求
1.必须外观良好,不得有异臭;
2.对皮肤、粘膜无刺激、损伤作用;
3.必须无感染性,使用安全。
二???对原料的要求
1.禁用物质:1286种。
2.限用物质:157种 化学物质73种,防腐剂56种,防晒剂28种。
3.允许使用物质:着色剂156种,染发剂93种。 ;国标和规范对化妆品组分的规定;化妆品成分(原料)名单
⒈《中国已使用化妆品成分名单(2003年版)》(卫法监发[2003]104号)
⑴一般化妆品原料2156种
⑵特殊化妆品原料546种
⑶天然化妆品原料(含中药)563种。
⒉进口原料标准中文名称目录(卫监督发[2007]264号)
翻译了美国CTFA《化妆品原料字典》所收录的国
际化妆品原料名称(INCI名称),共12072种
⑴分标识时必须使用《目录》中规定的标准中文名称
⑵申报化妆品卫生许可时,涉及化妆品原料名称时,应提供《目录》中规定的标准中文名称。
⑶卫生部未对《目录》中收录的原料
进行卫生安全评价 ;三)对产品的要求
1.微生物
(1)细菌总数
①用于眼部、口唇、口腔粘膜、婴儿、儿童的
化妆品:≤500CFU/ml(g)。
②其它化妆品:≤1000CFU/ml(g)。
(2)粪大肠菌群、缘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任何化妆品均不得检出。
(3)霉菌、酵母菌总数≤100CFU/ml(g)。
; 2.有毒化学物质
(1)汞:≤1mg/kg(L)含有机汞防腐剂的眼部化妆品除外;
(2)砷:≤10mg/kg(L);
(3??铅:≤40mg/kg(L)含醋酸铅的染发剂除外;
(4)甲醇:≤2000mg/kg(L)。
﹙二﹚化妆品对健康的不良影
A.化妆品皮肤病
;化妆品对的作用:清洁、臭除、护肤、美容和修饰。
美容:清洁、保湿、抗皱、祛斑、防晒等。
皮肤的类型:中性、干性、油性、混合性、过敏性。
取决因素:
1.接触的程度
2.使用部位
3.产品的酸碱度
4.易蒸发、易挥发成份含量。 ;对皮肤损害的类型
1.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1)表现
急性皮炎:红斑、丘疹、水肿、水疱、灼热、
疼痛等。
慢性皮炎:疼痛、痒、红斑、干燥、脱屑等。
(2)特点:局限在接触部位。
(3)诊断标准
①有明确接触史,且较快出现皮炎;
②局限在接触部位,界限清楚;
③在同样条件下,较多接触者发病;; ④有程度不等的红斑、丘疹、水肿、水泡。破溃后可有糜烂、渗液、结痂。自觉局部瘙痒灼热或疼痛;;
使用XXX护肤霜后
引起的化妆品刺激性皮炎
使用XX去痘洗面奶后
引起的化妆品刺激性皮炎;
⑤发生口唇粘膜时有干燥、脱屑、刺痒或灼痛;
⑥去除病因后很快痊愈;
⑦排除非化妆品接触因素所致病变。
(4)处理原则
①存留在皮肤上的化妆品;
②停用引起病变的化妆品;
③对症治疗。;影响因素:
酸碱度
脂溶性溶剂
腐蚀性颗粒含量
皮肤的敏感性
2.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病因与发病机理 (Pathogenesis and etiology)
完全抗+抗原提呈细胞(APC)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