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沙漠化成因与类型培训课件
一、荒漠化的概念
1.荒漠化(Desertification)
1993~1994年,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INCD)经多次反复讨论,最后在防治荒漠化公约上确定的定义为:“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公约”明确了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的范围及“土地”和“土地退化”的定义。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是指年降水量与潜在蒸发散之比在0.05-0.65之间的地区,但不包括极区和副极区。“土地”是指具有陆地生物生产力的系统,由土壤、植被、其他生物区系和该系统中发挥作用的生态及水文过程组成。“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或由于一种营力或数种营力结合致使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雨养地、水浇地或草原、牧场、森林和林地的生物或经济生产力和复杂性下降或丧失,其中包括:①风蚀和水蚀致使土壤物质流失;②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或经济性退化;③自然植被长期丧失。?
2.沙漠化(Desertization)
中国科学家认为,沙漠化是荒漠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指在干旱多风的沙质地表条件下,由于人为强度活动破坏脆弱生态平衡所造成的地表出现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过程。并提出沙漠化的定义是:“在干旱、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地区,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的影响,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脆弱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以及在沙漠地区发生了沙漠环境条件的强化与扩张过程。简言之,沙漠化也就是沙漠的形成和扩张过程。”并用英文“Desertization”或“Sandy Desertification”表示之。本节中“荒漠化”不包括水蚀荒漠化和盐渍化,其含义与狭义“荒漠化”大体一致。?
3.风沙化
风沙化是朱震达等人根据我国情况提出的名词术语。其内涵与沙漠化基本一致,外延是指半湿润、湿润地区的沙质干河床与河流泛淤三角洲(如北京永定河谷、滦河三角洲等地区)古河谷和古代河流决口扇(如黄淮海平原)及海滨沙地(如河北、山东、福建、台湾、海南及广东省等地的沿海地段)因风力作用,产生风沙活动并出现类似沙漠化地区的沙丘起伏地貌景观。
风沙化土地与沙漠化土地主要是因自然环境、地理条件不同而存在显著的差异。由于地带性、区域性等空间分异性,使湿润、半湿润地区具有较优越的自然条件。虽然在植被遭到破坏后的沙质地表也会因风力作用产生风沙活动形成风沙地貌景观,但决不会形成类似荒漠或沙漠环境。因此,按地带分异规律,区分出风沙化土地,既便于开展有针对性的科学研究,又便于结合客观实际进行防止、治理、开发和利用风沙化土地,使已经退化的土地尽快恢复生产力。
二、沙漠化成因
沙漠化的形成与发展既有自然因素的作用,又有人类活动的干扰与影响。在自然因素中,沙源与气候变化是最主要的因素:
1. 气候变化与沙漠化
在沙漠化的自然因素中,气候干旱是决定性的。撒哈拉地区的研究资料表明,沙漠化过程主要是在持续干旱期间发生和加强的。撒哈拉地区特别是它的中部和南部降水情况的变化,基本上决定于地球表面冷暖变化导致的热带辐合带的位置和几内亚湾季风的进退。在全球气候变暖时期,热带辐合带北移,几内亚湾的夏季风能更深地向北深入。全新世最佳期的夏季风可达到北纬30°,促使撒哈拉特别是它的南部区域有良好的湿润条件。但在5300~4900年以前、3600~3400年以前、3100~2400年以前和2100~1800年以前的几次全球变冷时期(所谓“新冰期”),热带辐合带分布在赤道附近,因而撒哈拉南部区域(萨赫勒)就处在干燥性风的影响范围内,降水剧减成为明显的干燥期,而地理和考古的证据则表明在这一干旱时期,沙漠化明显地加剧了。
最近500年来在撒哈拉的南部地区(萨赫勒和苏丹地区)可划分出三个降水剧减期,即1681~1687年。1738~1756年和1828~1839年,在这些干旱年份沙漠化几乎出现在整个苏丹萨赫勒地区。在最近80~100年来根据直接观测的大气降水资料,撒哈拉南部的苏丹萨赫勒地区,在1913~1916年、1944~1948年、1968~1973年出现了持续的干旱期,其中1968~1973年干旱尤为严重,降水量比正常年份减少10~20%,个别年份的降水量甚至减少50%以上,撒哈拉的界线向南移动了几百公里。在个别最旱的个份,热带稀树草原带作为一个独立的地理气候带,在某些地方已经消失了。也就是这次严重的沙漠化过程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沙漠化作为一个社会问题被提上了联合国的议事日程。
近几年来我国学者对晚更新世以来我国北方东部沙区沙漠变动的研究证明,人类历史时期以来,由于气候经历几次波动而使这一地区几经沙漠化和非沙漠化的一系列变迁。例如在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沙地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