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莲人物画之四奇
Ui
摘要:明清时期的人物画多为清丽瘦弱之态,陈洪绶的人物画独辟一径,高古奇 骇。本文从形态、设色、线条、风格四个方面阐述了他的绘画特点,他所独创的 古拙美和装饰美,正是特定历史时代和其个人曲折经历的产物
关键词:陈洪绶人物画奇特
老莲者,陈洪绶也,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字章侯。明亡后,又号悔迟, 老迟;为僧后,号悔僧,云门僧,九品莲台主者,浙江诸暨人。其作品涉及花鸟、 人物、山水各种题材,并样样俱佳,人物画尤见奇伟卓绝,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 本文从形态、设色、线条、风格等四个方面,阐述了老莲人物画之“四奇”。
其一,形态奇。
陈洪绶的人物画演变大致是“少而妙,壮而神,老而化。”早期作品人物造 型比较规整,中期已经自成风格,形象夸张奇特,而晚期更是高古奇骇,主要表 现在形体中的头大身材短小上。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陈洪绶一套大册页中,有一 幅《夔龙补衮图》共画三名少女,前一少女头部比胸部和臀部都大得多,少女身 长(从头到脚)只有三个半头的长度,她的头和身体似乎不是一人。后面两个女 童身材稍小,但也是头大身短、不合比例。另外两幅画《斗草图轴》、《持花仕女 图》中的仕女造型,更是头大身材短小这一 奇特形态。这种奇特的形态并非陈洪绶的造 型能力差,更不是他年老而无法画准,而是 故意变形,有意为之。南京博物院所藏陈洪 绶《咏梅图》是他晚年成熟的画风,画中一 老者二侍女,不但形象准确,且风韵动人。 这说明他晚年人物画造型准确,写生能力仍 然很强。此外,陈洪绶仕女形象大都鼻子很 大,眉与眼距离较远,显得意态非比寻常, 一眼就看出是受过文化教育,既高雅脱俗又 天真活泼的少女。这种适当的变形,夸张了 仕女的特点,使其神态甚为动人。所以,陈 洪绶在自己的人物画创作中的“宁拙勿巧, 宁丑勿媚”的审美追求,显示出陈洪绶不同 凡响的艺术才能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其二,设色奇。
陈洪绶的人物画大都设色古淡,仅仅在女人嘴唇上轻点朱红色,其余颜色 若有若无,他的画多画在绢上,日久绢色变成古旧的黄色,颜色和绢浑然一体, 基本上看不出来。必须仔细观察原作,方能见其妙处。但是也有设色奇特之作,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中有一幅《品砚图》,观者无不骇然。此幅画线条细润清圆、 高古轻柔,人体比例分度准确,潇洒而风韵。只是人的面部手部不是用赭色、红 色,而是用和人体颜色完全无关的石青石绿色,或浓或淡,狂怪求理。但绝无不 舒服之感。画中老人面部瘦削,嘴巳凹陷,用笔而似无笔。又因为全用冷色,冷 韵逸令,清空绝俗,真是出神入化,使人以意测者,随求得之无穷尽,叹为观止 也。
其三,线条奇。
中国画中的线条非常优美,不但需要非凡的运笔功力,还要有高超的组织 能力。对于陈洪绶人物画中线条,人们往往“讶其怪诞,不知其笔笔皆有来历二 他的线条除了受吴道子、周昉的人物造型和李公麟的线描技巧和影响外,同时还 吸收了五代禅月大师贯休的罗汉画法。在同代人中,他还学习了丁云鹏的古雅构 图、蓝英的苍劲笔调。在民间艺术中,他也汲取了营养,明代的木刻版画、年画、 剪纸、壁画以及泥塑等,他都广览博取,努力寻求独立的直接的艺术表达方法。
陈洪绶早期作品《九歌图》中人物就开始使用了套笔手法,先勾轮廓,然 后用平行线组合排列,略呈装饰性。而《屈原行吟图》中线条比较细匀,转折不 圆不方,又兼有圆方,圆,不如后期那样舒展;方,不像中年那样刚利,既率性 又见功力。
到了晚年,陈洪绶人物画中的线条较为柔润圆转。天津艺术博物馆所藏《蕉 林酌酒图》是他晚年的代表作之一。画中一高士在芭蕉林下把盏自饮,石案前面 二女子,检菊煮酒;画右面一个树根造型的茶儿颇为令人注目。人物线描细若游 丝,如果细细观察,同样如春蚕吐司,更加轻柔高古,内蕴也更加丰富。石案用 清圆细劲的线勾出,虽有转折,而不硬不挫,十分柔和。石头勾后不再皴擦,更 不点苔,只着一层淡淡的颜色,显得迹简意淡而雅正。此图中芭蕉画法尤为工整 细润,蕉干和叶及叶筋,皆用清圆细劲的线一丝不苟地勾写,颜色十分清淡,但 又绝不浮薄。
陈洪绶的作品“少而妙,壮而神,老而化。”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线条特征。 早年线条学唐宋六朝,易整为散,易圆为方;壮年时就变方为圆,变散为整;到 了晚年则更见古拙,细劲高旷了。
其四,风格奇。
明代的人物画,主要有两种风格。一种是工笔细密、设色浓丽,如仇英、 唐寅所画的人物画,结构准确细眉小眼,下巴尖削,这种传统的造型特征给人以 秀美之感。另一种是学梁楷、颜辉的阔笔写意画法,三笔两笔勾勒点染,简略草 率,笔势豪放,墨色酣畅,着重于写人物的意态。如吴伟,张路等粗笔人物即是。 而陈洪绶则不甘于循守旧规,另辟蹊径,务求格局新奇,他立足自我,面向传统 和民间艺术,通过变形和夸张,进而独树一帜,其人物画躯干伟岸,衣纹挺劲, 古气盎然。
陈;共绶的好友周亮工曾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