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江汉亚区(楚文化)
楚为芈氏。其先祖鬻熊曾服侍文王。成王时,封鬻熊之曾孙熊绎为“子”,称楚子。
东周时期的楚是南中国最强大的国家。楚庄王曾饮马黄河,问鼎中原。 ;东周时代,楚多次迁都:①初封在丹阳,春秋初自丹阳迁到郢。②前504年,迁都于鄀(今湖北宜城),不久又回郢。③前278年,白起拔郢,楚迁于陈(今河南淮阳)。④前253年,又迁钜阳(今安徽太和东南)。⑤前241年,迁至寿春(今安徽寿县)。
前223年,秦将王翦灭楚。; 东周列国考古中,楚文化资料最为丰富。仅发掘的墓葬就已达6000多座,约占全国已发掘东周墓的75%。
50年代有关楚文化的探索主要集中在湖南长沙,70年代以后始转向江汉地区。;(一)重要发现
1.关于早期都城丹阳
丹阳所在,历来有多种说法,较流行的有秭归说(今长江三峡)、枝江说(今湖北枝江县沮漳河流域)、 “丹淅之会说” (河南西南与湖北交界处)。
以后两者的可能性较大。;2.郢都纪南城
位于今湖北江陵市北5公里处。因在纪山之南,故称之为“纪南城”。
(1)城近长方形,周长近16公里,大部分墙体仍高出地面4—8米,底宽30—40米。城外有护城壕。
已发现7座城门:东墙1座,其余三面各有2座,其中北墙东门和南墙西门为水门。
城墙建于春秋晚期或春战之际,延续至战国中晚期。;(2)发现夯土台基84座,其中东南部最为密集,发现有夯土围墙,墙外有护城河(古河道)。
(3)城内东北、西南发现有制陶、铸铜作坊。
(4)城内发现水井400多眼,多有井圈(木、竹、陶),有的井底有大陶瓮,可能系冰窖或冷藏窖。 ;(5)城外四周有大量居民点和墓葬区。有封土的大墓见于西北郊的纪山、八岭山,及城东的长湖边上;无封土的小墓见于城东北的雨台山、城南的拍马山、张家山等地。出版有《江陵雨台山楚墓》。
纪南城东50公里的潜江县龙湾镇有章华台遗址,可能是一处离宫。;3.当阳季家湖古城和赵家湖墓地
(1)季家湖位于沮漳河西岸,东距纪南城约50公里。城近长方形,周长6公里。城北有大型建筑基址,发现过青铜建筑构件(金釭)。城周围也分布有许多大土冢。;(2)赵家湖墓地位于季家湖城东北10???公里。已发掘300多座墓,年代从西周晚至战国晚。此墓地的发掘,将楚文化上溯到了西周晚期,为探索楚文化的起源与形成奠定了基础。已出版《当阳赵家湖墓地》。;4.淅川楚墓
(1)下寺楚墓位于淅川县东南丹江口水库西岸,70年代末发掘。计大型墓9座,小型墓14座。还有5个陪葬车马坑。年代为春秋中晚期。
(2)90年代在下寺以北的和尚岭、徐家岭也发掘了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的墓葬、车马坑。; 淅川下寺M2平面图;下寺M2出土青铜鼎、禁;5.曾侯乙墓(擂鼓墩M1)
位于湖北省随州市西郊擂鼓墩附近一座小山岗上。下葬年代为公元前433年或稍后,为战国早期曾国君主“乙”之墓。;岩坑竖穴木椁墓,平面呈多边形。
墓坑东西长21,南北宽16.5米。椁室四周及顶部积炭,木炭之上有青膏泥、夯土、石板,石板之上的封土亦经夯打。;墓主为男性,45岁左右;墓内有陪葬棺21具,殉葬者均女性,年龄在13-25岁之间。主棺近旁另有一木棺,内有狗骨架。;主棺分内外两重,均有彩绘。;长3.2、宽2.1、高2.19米;长2.49、宽1.27、高1.32米;曾侯乙彩绘内棺上的画像;彩绘陪葬棺;出土随葬品15400余件,其中青铜礼器117件,还有漆木、陶、金、玉器等。出土240多支竹简。;嵌绿松石铜豆;尊盘;嵌红铜浴缶;铜木编钟架(虡ju)、编钟;出土乐器共125件;彩漆五弦琴;彩漆二十五弦瑟;彩漆笙;彩绘竹胎漆排箫;最大腹径24、柄长8.5、高23.8厘米;通高24.3、长20.8、宽18厘米;彩绘梅花鹿;皮胎甲胄;黑漆朱绘回旋纹几;黑漆朱绘二十八宿图;年代:铭文有“曾侯乙”,应为墓主。镈钟铭文有“楚王令酉 (熊)章乍曾侯乙宗彝,寞之于西阳,其永口寺 用享。”是楚惠王前433年铸造送给曾侯乙的,则该墓埋葬当在此年或稍晚。
国别:文献中不见曾国,东周时期随州是随国所在。有人认为曾即文献中的随;也有人以为曾、随是两个国家。;近年的新发现:
1.随州叶家山曾国墓地
2011年,在随州市淅河镇蒋寨村叶家山发掘了60余座墓葬和1座车马坑,年代属西周早期。出土铜器铭文有“曾侯”、“曾侯谏”。
国别:应为西周早期曾国墓地,但与曾侯乙是否同一个“曾”国,还有争议。
以往发现的曾国遗存为姬姓曾国,有人认为叶家山墓地为姒姓曾国墓地(杨升南)。;;;(二)文化特征:
1.陶器:春秋时期,陶器墓常见组合是鬲、盆(钵)、罐、长颈壶。鬲为高柱足,盆(钵)多凹底。;战国时期,陶器墓也以仿铜礼器占主导地位。流行鼎、簠、壶,鼎、敦、壶组合,战国晚期还有钫、盒。 ;2.铜器。战国时期中小贵族墓随葬的鼎多以偶数组合出现。平底束腰升鼎、“楚式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