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中国经济;农业在古代中国被统治者看作立国之”本”.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突出特征之一.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闻名与世.中国人在农业方面的创造,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以个人经营为基本形式.千百年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基本形态.
从事生产劳动的农民,承担着赋税和租税的沉重压力.历史上关于农业经济发展的制度和政策,主要是土地制和赋税制度.各个朝代的土地制度大都以土地私有为前提,同时注意限制大地对土地的兼并,以保证政府对农业经济的直接控制.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一些关键部门和行业以官营为主.历朝手工业的管理有严格的制度.商业使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增强的活力,然而由于传统的偏见,商人的地位相当的低,商业被看作”末业”,长期受到鄙视和压抑.由于统治集团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工商业的发展长期手到限制.;1.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远古社会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石器锄耕”;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神农”的传说; 这便是神农氏,他还是我国原始农业的发明者。他教人们开垦土地,播种五谷,带动了原始社会后期,由渔猎畜牧到农业经济的转变和发展,他,便是以“大德”闻名于世的三皇之一——“炎帝”。“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是神农氏的大德的完美写照。
为了怀念他,旧时的药铺里,常挂着一幅画像,那是一个浓眉大眼、笑容可掬、腰围树叶、手执草药的人,他就是“神农氏”。;2;5、归纳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春秋战国牛耕技术的采用;4、以个体经营为主的古代传统农业;3;4;3、过度征发徭役,使大批农耕劳动者被迫长期离开土地,导致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遭到严重破坏。由此引发的社会动乱,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5;;6;2、关于治水的历史文献
早期史书把《河渠书》《沟洫志》列为专篇,后代治黄的文献汗牛充栋。地方史志大多将当地水源、河流、湖泊及其治理和利用的情况详加记载,水利学的专著也相当多。这些文献,成为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李冰;;都江堰都江堰在四川灌县城西,是一项伟大的古代水利工程,被称为古代水利建设的灿烂明珠。同时,这一带风景优美,有不少名胜古迹,又是一处十分理想的游览胜地。 都江堰处于岷江从山区泻入成都平原的地方。在这项工程建成以前,岷江水一出山口,流速骤减,易淤易决,常泛滥成灾。距今约2200年的战国时代,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兴建水利工程。这项工程包括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飞沙堰起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因口的形状如瓶颈,故称宝瓶口。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农田。从玉垒山截断的山丘部分,称为“离堆”。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称为“陆海”、“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四川的经济文化有很大发展,人民受益不浅。这项工程直到今天还在起作用。都江堰每年都接待不少;(2)关中农民还创造了一种“井渠”,这种水渠至今还流行于新疆吐鲁番、哈密一带的干旱地区。从山地水源开凿的暗渠,往往延伸二三十公里,沿渠每职责一定距离挖有竖井,当暗渠流经农田时再由明渠引出地面,用于灌溉。
(3)汉代水利也有比较好的发展。关中地方灌溉渠道具有事理的规划,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修治黄河的成功,对于促进东汉前期的经济恢复和发展作用极大。王景治黄河,基本解除了水患,使黄泛地区广袤的土地得以重新耕种。两汉时期,其他地区还修筑了许多水利设施。
(4)唐代专家有渠堰使官职,负责水利工程的管理。明清水利事业的发展,表现在灌排工具的改进上。;随堂检测:
1、我国最早使用牛耕技术是在( )
A、春秋战国 B、夏商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
2、中国古代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是小农经济,其形成的条件有( )
①刀耕火种耕作方式的推动②牛耕技术的推广③铁农具的使用④秦朝时铁铧犁的推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下列符合汉代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是( )
①牛耕逐渐普及 ②铁制农具大量使用
③关中地区水利系统形成 ④江南地区农耕技术相对落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封建社会中的农民对国家的负担有( )
①赋税 ②兵役 ③徭役 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