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不良反应.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也有不良反应 前言 我国应用中药防病治病已有数千年历史,与伤病斗争过程中,人民对中药的功效及其毒副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 东汉时期《神农本草经》。书中根据中药的功能和毒性,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种,有补益作用,“无毒,可久服”;中品120种,治病补虚,“无毒有毒,斟酌其宜”。下品125种,专治病,“多毒,不可久服”。 相关数据 注射剂名称 总使用例次 不良反应例次 发生率(%) 鸦胆子油注射液 6 2 33.33 灯盏花素注射液 14 2 14.29 参附注射液 41 1 2.44 复方单参注射液 520 8 1.54 清开灵注射液 917 14 1.53 华蟾素注射液 91 1 1.10 醒脑静注射液 106 1 0.94 参麦注射液 1216 10 0.82 葛根素注射液 1310 44 3.34 盐酸川芎嗪住沈阳 504 2 0.40 黄芪注射液 511 2 0.39 生脉注射液 318 1 0.31 鱼腥草注射液 670 2 0.30 中药不良反应的概念和分类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药物不良反应所下的定义,是指药物在常用剂量下用于预防,诊断或治疗人类疾病,或用于调整人体生理功能时产生的非预期反应。 A型和B型 分类 副作用 毒性作用 过敏反应 特异质反应 药物依赖性 致癌作用 致畸作用 致突变作用 副作用:在正常用法和用量下,伴随治疗作用同时,出现的一些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良作用 毒性作用:药物引起人体生理生化的异常变化和器官组织结构的病理改变 过敏反应:用药者经某种药物致敏后,再接触该药时产生的抗原抗体结合反应,造成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特异质反应: 用药者在常用剂量下出现一些与该药的药理作用无关,且与一般人群反应不同的异常药物效应,多与特异性遗传素质有关 药物依赖性: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 致癌作用:有些药物长期应用后,引起机体某些器官,组织,细胞的过度增殖,形成良性或恶性肿瘤 致畸作用:某些药物经孕妇服用,透过胎盘直接或间接告饶胎儿的生长发育,引起婴儿先天性畸形 致突变作用:药物在一定条件下引起基因突然或根本的变异 不良反应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 药物使用的问题 药物本身存在的问题 机体方面的因素 药物使用的问题 过量用药:资料表明,中药致不良反应的病例60%以上由超剂量引起。 药不对症: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不对症使用,将引起不良反应 《本草纲目》:用之得宜,皆有功力,用之失宜,参术亦能为害。 滥用药物 用药持续时间过长 药物配伍不当 药物本身问题 中药的药理作用及其化学成分 中药品种混淆造成错用误用 药材质量问题 炮制或煎煮不当 机体方面的因素 性别因素 一般情况下妇女对药物不良反应较为敏感 年龄因素 老人及婴幼儿 生理,病理状况 个体差异 “生物学差异”现象 中药无良反应因果关系的分析判断 项目 是 否 不清 该反应在既往是否有结论性报告 +1 0 0 该反应是否在应用可疑药物后发生 +2 -1 0 停药或给特定的抗拮药后该反应是否改善 +1 0 0 再次给药后该反应是否再出现 +2 -1 0 是否有其他原因可以单独引起该反应 -1 +2 0 给安慰剂后该反应是否出现 -1 +1 0 在血液或其他体液内是否测出可疑药物中毒的浓度 +1 0 0 可疑药物剂量的增减是否使该反应加重或减轻 +1 0 0 病人过去暴露于相同或类似药物是否发生类似反应 +1 0 0 该不良事件是否由任何客观证据所证实 +1 0 0 ≥9: 肯定 5~8 :很可能 1~4: 可能 ≤0:可疑 End Thanks

文档评论(0)

清风老月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春市惠兴图文设计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1781MA53BEWA2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