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绵窦解剖及常见疾病影像诊断; 海绵窦解剖; 每侧海绵窦前起眶上裂的内侧端, 向后达颞骨岩部尖端, 长约2cm , 内外宽1cm 。在横切面上,海绵窦略呈尖端向下的三角形。上壁向内与鞍膈相移行;内侧壁在上部与垂体囊相融合,下部以薄骨板与蝶窦相隔; 外侧壁较厚, 又分为内外两层, 内层疏松,外层厚韧。
两侧海绵窦在前床突的前方借海绵间前窦相通, 在后床突之后借海绵间后窦相沟通。因而在蝶鞍周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环状静脉窦,称为环窦(circular sinus)。; 在前床突和后??突之间的海绵窦外侧壁的内层中,由上而下依次排列着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
海绵窦腔内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通过,颈内动脉在窦内上升并折转向前,展神经位于颈内动脉和眼神经之间,或在窦的外侧壁内。
在后床突之后,外侧壁内只有滑车神经(居上) 和眼神经(居下)。;海绵间前窦; 海绵窦内神经示意图;7; 海绵窦(CS)常见疾病
肿瘤
原发肿瘤(19.61%)
继发肿瘤(75.49%)
感染及非感染性疾病
血管性病变
; 肿瘤 — 常见原发肿瘤/肿瘤样病变
脑膜瘤
神经源性肿瘤
硬膜海绵状血管瘤
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
; 脑膜瘤
脑膜瘤是鞍旁最常见的占位性病变,多见于中老年女性,高峰年龄在 41~ 50 岁。
脑膜瘤大部分起源于蛛网膜内皮细胞或硬脑膜上皮细胞群。
鞍旁脑膜瘤常沿脑膜向周围生长,前可达眶尖、后可达斜坡,向外沿颅中窝底扩展,向内可累及鞍内。
;虽然鞍旁脑膜瘤具有脑膜瘤的一般特点, 多数易于诊断, 但该区为脑膜瘤误诊的好发部位, 而且其他肿瘤也常有类似脑膜瘤的表现, 需引起注意。 动态增强有助于显示脑膜瘤的早期强化特点, 并可提示其硬度, 有助于手术方案制订。
; 影像学表现:
①M RI 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肿块, 较少出现分叶, 呈等或稍长 T1信号,等或稍长 T2信号;
②有时可见出血或囊变,邻近血管常被包绕变窄;
③钙化, 临近骨质破坏或增生较常见,此种骨质增生硬化极少见于其他鞍旁肿瘤,因此是确定脑膜瘤诊断的重要征象;
④增强扫描时呈中度到明显强化,并常见脑膜尾征,此为脑膜瘤典型表现。;病例1:CT示左侧桥小脑角区圆形等密度病变(黄箭),于MRI上呈长T1长T2高FLAIR信号,与左侧海绵窦???界不清(红箭)。;病例1:增强扫描病变明显强化,累及左侧海绵窦(红箭),并见脑膜尾征(黄箭)。;
病例2:右侧鞍上等密度肿物,边缘见钙化,MR呈长T1长T2高FLAIR信号。; 病例2: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右侧海绵窦受侵。; 神经源性肿瘤; 影像学表现(三叉神经瘤):
①鞍旁肿块并向后延伸到桥小脑角 ,典型者例呈哑铃状,形态学对诊断帮助较大;
②M RI 多表现为长 T1、长 T2信号;常见坏死、囊变或出血;
③ 常见神经孔道扩大及神经增粗。 多数神经源性肿瘤可见病变填充 M eckel 腔 。 邻近血管可被包绕或推移, 但一般无狭窄;
④增强扫描时呈显著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三叉神经瘤:右侧桥小脑角区-鞍旁囊实性肿物,内见分隔, 累及右侧海绵窦(红箭)。;
增强扫描肿物不均匀强化,囊变区无强化, 累及右侧海绵窦(红箭); 硬膜海绵状血管瘤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分为脑内型和脑外型,中年女性发病率较高,其中鞍旁海绵状血管瘤,起自海绵窦间隙血管,约占颅内海绵状血管瘤0.4% ~ 2.0 %, 是脑外海绵状血管瘤最好发的部位。
;
由于颅中窝血管、神经丰富,当鞍旁海绵状血管瘤截面超过3cm时,会产生压迫症状,向海绵窦生长可压迫Ⅳ、Ⅴ、Ⅵ对脑神经,前生长可压迫视神经管,向鞍上池生长可压迫视交叉,其临床症状有视物下降、复视、头痛、眼外肌运动障碍等。;
影像学表现:
①肿块常累及蝶鞍,鞍旁部分大,鞍内部分小,呈“横哑铃
状”改变;
②T1呈稍低/低信号,T2呈明显高信号,类似“ 灯泡征”;
③增强后呈显著较均匀强化或不均匀渐进性强化, 因此动态增强延迟强化“ 填充”为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