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的管理PPT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 1 教学目标 1.掌握急诊护理工作流程及处理原则 2.熟悉急诊室的任务、护理工作范畴、急诊范围、急诊科的管理、急诊护理文书的管理与书写 3.了解急诊风险管理 2 医院急诊科是急诊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急诊医学医疗、教研的基地,是医院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医院而向社会的重要窗口。 3 一、急诊室工作特点 急:就诊病人病情变化快,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一切工作都突出一个“急”字,分秒必争,迅速处理。 忙:病人病情变化快,就诊人数多,尤其在发生意外灾害时,要承担大批伤员抢救工作,所以急诊工作十分繁忙,要做到紧张有序。 多学科性:就诊病人病种复杂,常常需要多专科人员协作会诊了,因而,要有高效能的指挥组织和协作制度,另外,多数病人是初次急诊就诊,常常有传染病人,易造成交叉感染。因此,要特别注意无菌操作和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4 二、急诊科护理工作范畴 1.接受紧急就诊的各种病人 2.接受院外救护转运的伤病员 3.负责对危重病人的抢救 4.承担灾害性事故的急救工作 5.开展急救护理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6.培训急救护理人员和开展急救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5 三、急诊范围 凡是急性疾病、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急性创伤、异物进入人体给人体造成极度痛苦或生命处于危险状态的病人都属急诊范围。 6 主要包括:各种高热(腋下温度大于38度);急性出血、炎症;各类休克;急性内外伤、复合伤、烧伤;各种急性意外伤害;急性中毒;急腹症;心、肺、脑功能障碍或多器官功能障碍;抽搐、昏迷、癫痫发作;各系统急性疾病;急产、难产、难免流产等产科疾病;急性变态反应性疾病等。 7 四、设置与布局 原则 1.方便急诊病人的就诊,以快捷、简单、安全为原则; 2.要有利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8 9   急诊科环境布局及秩序 (1) 自成一区,建设布局及人物流向合理,室内采光及色彩设计符合卫生学要求。 (2) 建立绿色通道,设有醒目的急诊和分区标志。 (3) 病人就诊程序简捷、方便、合理、设施完善。 (4) 儿科单设。急诊传染病隔离病房独立成区。 (5) 急诊医疗各区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以确保急诊秩序。 10 设有:预检分诊处(分诊室、台)、急救室、观察室、治疗室、处置室、各科急诊诊疗室、急诊手术室、急诊ICU (EICU) 、隔离室、发热门诊、综合检查室等。 11 五、急救绿色通道 (Green passage fore emergency service) (一)定义 即急救绿色生命通道,是指对急危重症患者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的原则,医疗相关手续酌情补办。 12 (二)患者进入的范围 原则上所有生命体征不稳定的和预见可能危及生命的各类急危重症患者均应纳入急救绿色通道。 13   医疗、医德、医风规范化;   科学管理制度化;   质量标准化。   操作程序化; 抢救设备完好化; 急诊医务人员培训方法多样化; 六、急诊科的护理管理 14 组织结构 院长、业务副院长 医教科 急诊科 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其他 护士长 护理部 主治、住院医生 医技、后勤 护师、士 15 急诊科的人员配备应根据急诊科的规模、急诊工作量、所设专科等条件确定人员编制,并参考国家卫生部医院急诊科(室)建设方案所定标准执行。 为了保持急诊科医师队伍的相对稳定,急诊科要有自己固定的医师队伍,设科主任。急诊专科固定医师与轮转医师的比例以1:3为宜。 急诊科人员配备 16 急诊护士的要求标准 17 1.有较强的急救护理意识 急救护理工作的特点是挽救生命,要求护士必须具备高度的抢救意识,即对所从事的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对患者的同情心,掌握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和迅速应变能力。因此,护士应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自觉地钻研业务,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逐渐养成对急救工作的特殊敏感性,提高急救护理意识。 18 2.快捷的反应速度 临床急诊,无论是病情和患者及其家属等有关人员的情绪,突出表现在一个急字,这要求急救护士必须作出迅速反应,护士稳定的心理素质有利于提高反应速度,急救工作充满风险和不稳定性,护士必须在平时训练中提高心理适应能力,把紧张的抢救变成熟练有序的工作。 19 3.有效的反应质量 护士对急危重症患者作出的快速反应,必须是有效的、高质量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对危重患者的救治效果。 实话说,我家那位总是很难举起来,而且没多少 下就结束了,对他好无语,幸好偶然了解到 。。 马老师的祖传秘方马氏丹方:msdf003。。卫星 现在也能有伴个小时也上 了 20 4.良好的服务态度 突发疾病或意外伤亡

文档评论(0)

pandon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春市鑫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1781MA52GF540R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