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同学称谓.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PAGE \* Arabic 1 — 古代同学称谓 自从教育产生以来,社会关系中就有了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古人奉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的价值追求,读书就成了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这就决定了在通讯交通并不发达的古代,同学关系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关系,这一关系不仅仅意味着人际间交往,还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内涵。那么,古代同学称谓有哪些呢? 一、以平行辈分相称 古代同一师门受业的学子,直接以“师兄”或“师弟”相称,这是用亲属关系借称,以示关系亲密,亲如同胞兄弟。当然这里的师门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还可扩大到江湖武林、商业行业以及道教佛门等领域。 师兄:同一师门学习,不是论年龄大小排序,而是按进入师门的早晚,在先者称师兄,在后者称师弟。师兄、师弟这一称呼在古代最为普遍,《古今诗话》记载,那个写“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惠崇和尚,作诗有抄袭古人之嫌,用专用术语叫“犯古”,他的一个师弟作诗讥讽他:“不是师偷古人句,古人诗句似师兄。”师弟犯师兄的“上”了!谁叫你抄袭! 师弟:《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花和尚鲁智深在酒醉大闹五台山之后,他的师父智真长老要把他送往东京大相国寺,就说了这样一段话:“我有一个师弟,现在东京大相国寺住持,唤做智清禅师。我与你这封书去投他那里讨个职事僧做。”把这个“惹事精”推给师弟了!佛门也是这样称呼。 与师兄、师弟称呼相近的还有“学友”、“学长”等。 二、以“门”、“窗”形象借喻 受业于同一老师,同在一个学堂一扇窗下读书,就以“同门”、“同窗”、“窗友”相称。 同门:《古诗十九首》记载了一位求宦京华的士子被同门好友所欺骗、所抛弃的故事,诗歌写道:“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昔日和他同师学习的亲密同学,先就举翅高飞、平步青云了。他相信,总有一天“同门”好友将会提携自己一把,两人一起飞黄腾达!但事实并非如此,“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他竟然在平步青云之际,把自己当作脚印一样,留置身后而不屑一顾了!这一妙喻,形象反映了同门好友“一阔脸就变”的卑劣之态以及世态的炎凉! http://./doc/046081c02cc58bd63186bd0a.html 同窗:《三国演义》里“群英会蒋干中计”一节,赤壁大战前夕,曹操凭借着优势兵力,想派说客说降东吴。蒋干向曹操主动请缨:“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他就是凭借着和周瑜的同学关系才担此重任的。 三、以学具(砚台)指代称谓 古代没有液体墨汁,砚台是学子们必不可少的学习用具,共用一方砚台,同一张坐席,同一位教师上课,当然 是同学了,于是就用“同砚”、“砚兄”、“砚席”、“同砚席”来指代称呼。 同砚席:《能改斋漫录》记载,北宋末年有个叫幼卿的女子,“少与表兄同砚席,雅有文字之好。未笄,兄欲缔姻。”两人情投志合,外加同学加亲戚,多好的姻缘呀。可是,“父母以兄未禄,难其请,遂适武弁公。”又是“父母之命”,就这样嫁给了一个武夫。事情还没有结束,“明年,兄登甲科,职教洮房,而良人统兵陕右,相与邂逅于此。”上演了一场情敌遭遇剧,且看表兄表现,“兄鞭马,略不相顾,岂前憾未平耶?”表兄连看都不看一眼,气度也太狭窄了。一场浪漫美好的“同学加兄妹恋”就这样不欢而散,红颜薄命,男子薄幸,自古皆然啊。 四、以科举联姻 古代中国官场十分看重关系,素昧平生的宦者,常常借助各种理由拉帮结派建立关系,以便“官官相卫”,这实际上是一种政治联姻。汉魏实行察举征辟制,每郡每岁举荐一人,同时被推举的人互称“同岁”。科举考试时代,同一届考中的,尽管毫无关系,也以“同年”、“年兄”、“年家”、“年台”、“先辈”等相称。《唐国史补》有记载:“得第谓之前进士;互相推敬,谓之先辈;俱捷谓之同年;有司谓之座主。” 世弟兄:《儒林外史》里范进中举后,从未登过范家门(甚至不知道世上还有范进这个人)的张乡绅忙来攀附,说了这样一段话:“适才看见题名录,贵房师高要县汤公,就是先祖的门生,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弟兄。”就这样两人迅速的成为“世弟兄”。范进当然知趣,连忙道:“晚生侥幸,实是有愧。却幸得出老先生门下,可为欣喜。”接下来好事连连,张乡绅又是送钱又是送房,好不热情!古人的人情练达由此可见一斑。

文档评论(0)

182****8569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43214025000042
认证主体宁阳诺言网络科技服务中心(个体工商户)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70921MADC8M46XC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