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元7 家庭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食物中毒;一、食物中毒概述
1 概念:摄入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
是最典型、最常见的食源性疾病
;特征:
(1)潜伏期短,多为集体暴发 ,病势急剧,很快形成高峰。
(2)中毒表现类似:大多为急性胃肠炎症状,即呕吐、腹泻。
(3)发病与某种食物有明确的关系。
(4)人与人之间一般无直接传染。;3.食物中毒的分类
1)细菌性食物中毒:摄入了含有致病菌或其毒素的食品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是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一类,发病率较高而病死率较低。有明显的季节性(5-10月最多)和地区性,常见的致病菌有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肉毒梭菌等。
2)有毒动植物中毒:误食有毒动植物或摄入因加工、烹调不当,未除去有毒成份的动植物而引起的中毒。如河豚鱼、有毒贝类、毒蕈、木薯、四季豆、发芽马铃薯等引起的食物中毒。
3)化学性食物中毒:误食有毒化学物质或摄入被其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如金属及其化合物、亚硝酸盐、农药等。
4)真菌毒素和霉变食品中毒 :食用被产毒真菌及其毒
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如黄曲霉毒素、赤霉病麦、霉变甘蔗中毒。
;二 细菌性食物中毒
概述
1.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
1)发病率高、群体暴发
2)好发季节:夏秋季
3)好发食品:动物性食品为主,如肉鱼奶蛋及制品
4)症状重、发病率高、病死率低、抢救及时预后好。; A.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
( 1 )病原:
沙门氏菌属有鞭毛、能运动、革兰氏阴性杆菌,2300多个血清型。
引起食物中毒常见菌株:鼠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可产生肠毒素) ;( 2 ) 流行病学特点:
a.多见于夏秋季,患病类型不完全一致
b.中毒食品:中毒食品主要是肉类食品,也可由鱼虾,家禽,蛋类奶类引起
c. 污染来源及中毒原因:沙门菌污染肉类食品的来源有两方面:一是生前感染,二是屠宰污染。蛋类可因家禽带菌而被污染;带菌的牛羊所产的奶中亦可有大???沙门菌;水产品可因水体污染而带菌。中毒主要是烹调时未烧熟煮透,烹调后又被污染且存放不当,食前加热不充分所致。
d.发病率及影响因素:活菌数量、菌型及个体易感性
;B.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1)病原:副溶血性弧菌、近海细菌 、海产品带菌率90%
a.嗜盐,3.5%的含盐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b.对酸敏感,普通食醋中5分钟可杀死。
c.对热抵抗力较弱(90度1分钟可杀灭)。
d.溶血,致病性与溶血能力平行(神奈川试验阳性)。
e.可产生耐热的溶血毒素,毒素除溶血外,有细胞毒、心脏毒、肝脏毒及致腹泻作用。;2)流行特点:
(1)地区性、季节性及易感性:多发生于沿海地区,发生季节夏秋季,高峰期为8月~9月,冬季极少发生。
(2)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是海产品引起中毒,以虾类最为常见,其次为受到该菌污染的肉类及咸菜。
;(3)污染来源及中毒原因:
沿海居民带菌较高,带菌者可直接污染食品;近海海水及海底沉淀物对海产品的污染;食品在储存、烹调加工过程中被污染等。中毒主要是烹调时未烧熟煮透,烹调后又被污染且存放不当,食前加热不充分所致。此外,不卫生的凉拌拼盘、生食、半生食鱼和贝蛤类,以及被染菌的橱具、容器污染的食品也可引起中毒。
;c. 肉毒梭菌食物中毒
(1)病原:
肉毒梭菌是厌氧芽胞革兰氏阳性杆菌,在厌氧、20℃以上条件下可产生外毒素即肉毒毒素
肉毒梭菌的芽胞对热抵抗力强
肉毒毒素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是已知毒性最强的毒物
肉毒毒素对酸和低温稳定,对碱和热敏感,80℃30分钟或100℃5分钟~20分钟即可完全破坏。
肉毒毒素按其毒素抗原性分为A、B、Cα、Cβ、D、E、F、G 8型 ;(2)流行特点:
1.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多见。肉毒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与人们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多以家庭或个体形式出现,很少集体暴发。
2.引起中毒的食品:我国发生的肉毒中毒大多为植物性食品引起,其中大部分是家庭自制的发酵食品,如豆豉、豆酱和臭豆腐;国外主要为火腿、腊肠及其它肉类制品。近年报道,婴儿食用的蜂蜜、饴糖及砂糖等中也检出肉毒梭菌。
3.污染来源及中毒原因:食品中肉毒梭菌主要来源于带菌土壤、地面水、尘埃与粪便。被污染的食品原料在制作食品时,卫生条件太差、加热或压力不足、放置时间长伴有缺氧环境,吃时不加热、加热不充分无法破坏或杀灭肉毒毒素和芽胞而致中毒。。;D. 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1.病原体 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兼性厌氧菌,耐热性不强,在30℃~37℃,PH 6~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