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 心境障碍病人的护理; ;心境障碍;1896年Kraepelin首次将两组外表完全相反而本质却相同的躁狂症和抑郁症归为一种疾病,并将其命名为“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关于单相与双相问题的讨论;分类;;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因尚不清楚,大量的研究资料提示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对本病的发生有明显影响。;病因及发病机制;(一)遗传因素
心境障碍与遗传因素有关,但遗传方式尚未肯定。
(二)神经生化改变
1.去甲肾上腺素(NE)假说
2.多巴胺(DA)假说
3.5-羟色胺(5-HT)假说
4.γ-氨基丁酸(GABA)假说
(三)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
(四)脑电生理变化
(五)神经影像变化
(六)心理社会因素
应激性生活事件与心境障碍,尤其与抑郁症的关系较为密切。;童年经历
Bowlby认为亲子分离或存在分离的威胁,使儿童成年后易患某些障碍。精神分析理论也认为,在童年期因分离或死亡造成的母爱剥夺,在成人期易患抑郁症。
另外,也有人认为父母的养育方式也与子女成年后是否容易患心境障碍有关。; 应激性生活事件
配偶、子女或父母亡故,居丧者可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报道在经历一些可能危及生命的生活事件后6个月内抑郁症发病危险增加6倍。;认知理论与习得性无助
抑郁症以认知过程的歪曲为突出表现,产生了对自我、未来和世界的消极看法。
另外,在抑郁症患者中,人们会发现类似于“习得性无助”的状态。
破罐子破摔,比如,认为学习成绩差是因为自己智力不好,失恋是因为自己本身就令人讨厌等。 ;病例;;临床表现;情感高涨;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躯体症状;其他症状;病例;抑郁发作(三低);“六无”症状;;;;;; 抑郁心境;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思维内容障碍;躯体症状;认知障碍;表现和行为改变;精神病性症状;案 例;混合发作:;环性心境障碍;恶劣心境障碍;发病形式与病程特点;;预后;诊断; 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症状至少持续1周,
并至少有下列3项(若仅为易激惹,至少需4项):;以心境低落为主且至少持续2周,并至少有下列4项:;躁狂发作的治疗;抑郁发作的治疗;;;预防复发;躁狂发作???护理;抑郁发作的护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