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州学记电子教案.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筠州学记 曾巩(zēng gǒng) 第一页,共10页。 周衷,先王之迹熄。至汉,六艺出于秦火之余,士学于百家之后。当是(dānɡ shì)时,能明先王之道者,扬雄而已。而雄之书,世未知好也。然士之出于其时者,皆勇于自立。无苟简之心,其取予进退去就,必度于礼义。 周王朝日渐衰微,先王们的遗存也就消亡了。到了汉代,六艺经传从秦朝焚书的余烬中复出,读书人于是可以跟着百家继续学习。在那个时候,能够通晓先王之道的人,只有杨雄而已。但是杨雄的文章,世人不知道它好在什么地方。但是出现在那个时代的读书人,他们都在保持自我操守上很着力。他们没有草率简略的思想,他们对于索取与给予、求进与告退、离开与参与,一定从礼义(lǐ yì)方面考虑。 第二页,共10页。 自此至于魏晋以来,其风俗之弊,人材之乏久矣。以迄于今,士乃特起于千载之外,明先王之道,以寤后之学者。世虽不能皆知其意,而往往(wǎngwǎng)好之。故习其说者,论道德之旨,而知应务之非近;议从政之体,而知法古之非迂。 从那时候到魏晋以来,社会风气低劣人才匮乏已经很久了。到了当世,才有从千年之外的典籍开始专研的读书人崛起,阐明先王之道,来让后学之子觉悟。世人虽然不能全部了解他们的思想(sīxiǎng),但是却常常喜欢它。所以学习他们的精髓的人,论及道德的主旨,知道应该不在近代追求它:议论参与政事的规矩,知道效法古人不是迂腐的。 第三页,共10页。 不乱于百家(bǎi jiā),不蔽于传疏。其所知者若此,此汉之士所不能及。然能尊而守之者,则未必众也。故乐易敦朴之俗微,而诡欺薄恶之习胜。此俗化之美,所以未及于汉也。 (自己的思想)不被百家(的学说)所扰乱,不被对经义的解释所蒙蔽。他们像这样的博学,这是汉代的读书人说不能比的。但是现在能够遵从和恪守的人,就不是很多了。所以像《乐》、《易》那样淳朴的风气已经衰微了,那种诡异欺骗浅薄丑陋的风习(fēnɡ xí)盛行。汉代风习(fēnɡ xí)太美,这是我们这代人比不上的原因啊。 第四页,共10页。 夫所闻或浅,而其义甚高,与所知有余,而其守不足者,其故何哉?由汉之士察举(chá jǔ)于乡闾,故不能不笃于自修。今之士选用于文章,故不得不笃于所学。至于循习之深,则得于心者,亦不自知其至也。 见闻有时很浅薄,但是他的道义很高,见闻很渊博,却他的操守不够,这是什么缘故呢?自汉代的读书人是从乡里被推举,所以不能不专注于自我修养。现今是用文章来选用的,所以不能不专注于学习。至于那些学习深入的,理解到了内心深处的人,也不知道(zhī dào)自己到了哪种境界。 第五页,共10页。 由是观之,则上所好,下必有甚者焉。岂非信欤!令汉与今有教化开导(kāidǎo)之方,有庠序养成之法,则士于学行,岂有彼此之偏乎? 从这个现象看,那么朝廷喜欢的东西,朝野的人一定比之更厉害啊。难道不是真的吗?让汉代和当今都有学校样的教化开导的方法,那么读书人对于(duìyú)求学与做人,怎么会或偏重于此或偏重于彼呢? 第六页,共10页。 筠为州,在大江之西,其地僻绝。当庆历之初,诏天下立学,而筠独不能应诏,州之士以为(yǐwéi)病。至治平三年,始告于知州事,尚书都官郎中董君仪。 筠州是个州,在大江之西,地理偏僻(piānpì)与世隔绝。在庆历初年,天子下诏设立学校,但是只有筠州不能呼应诏令,筠州的读书人认为是个弊端。到治平三年,才向知州事,尚书都官郎中董君仪上报。 第七页,共10页。 董君乃与通判州事国子博士郑君蒨相州之东南(dōngnán),得亢爽之地,筑宫于其上。二君乃以书走京师,请记于予。 予谓二君之于政,可谓知所务矣。故为之著予之所闻者以为记,而使归刻焉。 董就和郑察看州东南,发现一块地势高旷之地,在上面建造了学舍。两位贤君(xián jūn)就带着报呈的文书去了京城,并嘱咐我写篇记。 我认为两位贤君(xián jūn)对筠州的为政,真的是有所追求的。所以替他们写上我的见闻而成了这篇记,等他们回来之后刻石记录这件盛事吧 第八页,共10页。 第九页,共10页。 第十页,共10页。 词语:扬雄 拼音: 解释: 词语:时候 拼音:shí hou 解释:季节;节候。《公羊传·庄公二十二年》“冬,公如齐纳币”汉何休注:“凡婚礼皆用雁,取其知时候。”唐赵璘《因话录·宫》:“九月衣衫,二月衣袍,与时候不相称。”明宋濂《禄命辨》:“吾闻黄帝探五行之精……所以定岁月,推时候,以示民用也。”有起点和终点的一段时间。《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他﹞不够吃一杯茶时候,便看完一部(书)

文档评论(0)

189****10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