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通解》二十九太阳病篇条文讲解PPT课件.ppt

《伤寒论通解》二十九太阳病篇条文讲解PPT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伤寒论通解》 第二十九课:太阳病篇 条文讲解(二) 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慄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一作尺脉实)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宋94) 本条以“太阳病未解”前提,以脉象为要点举例。 第一段:“脉阴阳俱停,必生振栗,汗出而解” 自愈现象。 第二段,“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 津液不足,需桂枝汤。 第三段,“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 阳明里实,调胃承气汤。 “脉阴阳俱停,必生振栗,汗出而解” 阴阳自和。 “停”——妥当 缓和从容 “振栗”:寒战 胃气恢复 “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 表津不足。 阳脉——寸脉 主上焦,主表。 “脉微”——津液显不足 桂枝汤类方。 “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 阳明里实证。 “阴脉”——尺脉 主下焦,主里,也主“胃家”。 “脉微”——沉实有力,偏数 尺脉实 “胃家实” 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脉浮者,必结胸。脉紧者,必咽痛。脉弦者,必两胁拘急。脉细数者,头痛未止。脉沉紧者,必欲呕。脉沉滑者,协热利。脉浮滑者,必下血。(宋140) 讲“太阳病下之”之后“病传”,以脉定证。 《外台秘要》引用《伤寒论》作为参考: 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若心下满鞕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太阳病”——汗法 绝对禁止下法——下之为逆。 “下之”: 损耗里的津液,病由表入里。 此时,患者证候如何判断? 1.“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 “欲解”的可能性。 “脉促”: 1.下之后,病在太阳常见脉象(抗邪) 2.短小、快数、寸口明显。(津液亏损) “不结胸”——“胸闷”:两回事 “结胸”——多是阳明病 病名 病位以胃脘为主,或者为中心(阳明病详细讲解)。 “不结胸”——排除阳明病,或者排除里病, “此为欲解也”: “欲解”——可能性 1.阴阳和——津液自我恢复 2.不能自愈 “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2.“脉浮者,必结胸。” “脉浮”?太阳病? “必结胸”?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 结论:此处“脉浮”并非太阳病的浮脉 “脉浮者”——“滑脉有力” 传向阳明病。 3.“脉紧者,必咽痛。” 传变为太阴病。 病机:损伤津液,耗损真阳(阳气) “脉紧”,“紧”主寒、主饮、主痛。 “咽痛”——临床举例 太阳病?——发汗解表 太阴病?——温里 举一反三。 4.“脉弦者,必两胁拘急。” 1.目前解释:病传入少阳。 要符合少阳病证候:寒热错杂,以热为主,是上热中寒(胃不适)。 2.正解:太阴病 A.只是说“脉弦”,并没有讲“偏数” B.脉弦是太阴病脉象 C.“两胁拘急”,提示寒与水饮。 5.“脉细数者,头痛未止。” 说明误下之后,津液或者津血亏损。 “头痛未止”:1.一直存在;2.持续性。 证候在哪里? “脉细数”: 1.“数”:阳明热或者发热;2.“细”:津液亏损 A.存在发热——少阴病 B.阳明热——去热养津血即可 C.兼有外感 6.“脉沉紧者,必欲呕。” 病入太阴病。 “脉沉紧”: 太阴病寒饮盛的典型脉象。 方证:附子粳米汤、理中汤、真武汤或者外台茯苓饮等 7.“脉沉滑者,协热利。” 病入阳明 “协热利”: 太阳病转入阳明湿热证候的一个特点。 1.腹泻,伴发热,肛门灼热 2.脉象:“沉滑”,或者“滑”数。 葛根芩连汤方证。 8.“脉浮滑者,必下血” 转入阳明出血证。 “下血”——便血 抵挡汤或者桃核承气汤。

文档评论(0)

pandon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春市鑫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1781MA52GF540R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