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晋书-吴隐之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VIP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晋书-吴隐之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晋书·吴隐之传》 (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郢城人。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家贫,无人鸣鼓,每至哭临之时,恒有双鹤警叫,复有群雁俱集,时人咸以为孝感所至。兄坦之为袁真功曹,真败,将及祸,隐之诣桓温,乞代兄命,温矜而释之。遂为温所知赏,拜奉朝请、尚书郎,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为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终始不易。帐下人进鱼,每剔去骨存肉,隐之觉其用意,罚而黜焉。及卢循寇南海,隐之率厉将士,固守弥时。循攻击百有余日,逾城放火,焚烧三千余家,死者万余人,城遂陷。隐之携家累出欲奔还都为循所得循表朝廷以隐之党附桓玄宜加裁戮诏不许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归舟之日,装无余资。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寻拜度支尚书、太常,以竹篷为屏风,坐无毡席。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致事及于身没,常蒙优锡显赠,廉士以为荣。(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隐之携家累出/欲奔还都/为循所得/循表朝廷/以隐之党附桓玄/宜加裁戮/诏不许/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 B.隐之携家累出欲奔/还都为循所得/循表朝廷/以隐之党附桓玄/宜加裁戮/诏不许/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 C.隐之携家累出欲奔/还都为循所得/循表朝廷/以隐之党附桓玄/宜加裁戮/诏不许/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 D.隐之携家累出/欲奔还都/为循所得/循表朝廷/以隐之党附桓玄/宜加裁戮/诏不许/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弱冠,古时指汉族男子十八岁,行冠礼,以示成年;泛指男子十八岁左右的年纪。 B.礼,指礼法、礼制,中国古代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用来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 C.太守,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有治民、进贤、决讼等职能,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D.毡席,古人居家坐、卧的用具,毡一般用兽毛或鸟毛制作,席一般用草或苇子编成。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吴隐之孝顺恭谨。他为母亲办丧事时,哀伤过度;哭泣时有双鹤鸣叫、雁群聚集,时人认为这是他的孝心感动了仙鹤和大雁。 B.吴隐之清廉正直。他家里虽然贫穷,但不义之财坚决不取;传说喝贪泉水就会产生贪欲,他不以为然,坦然喝下了贪泉水。 C.吴隐之生活俭朴。他家无可坐的毡席,冬天没有被子,没有换洗的衣物,常吃的不过是青菜和干鱼罢了,几间茅屋窄小拥挤。 D.吴隐之富有骨气。卢循侵犯南海时,他激励将士坚守;虽然战败了,但卢循赏识他,赐给他车牛,为他建造住宅,他都拒绝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真败,将及祸,隐之诣桓温,乞代兄命,温矜而释之。(4分) 译文: (2)循攻击百有余日,逾城放火,焚烧三千余家,死者万余人,城遂陷。(4分) 译文: 5.为什么吴隐之越过五岭而没有丧失清廉?请简要概括。(3分) 答: 【答案解析】 1.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隐之携家累出,欲奔还都,为循所得。循表朝廷,以隐之党附桓玄,宜加裁戮,诏不许。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 2.A【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弱冠”,指“古时指汉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不是“十八岁”。 3.D【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但卢循极为赏识他,赐给他车牛,为他建造住宅”的说法错误,“赏识他,赐给他车牛,为他建造住宅”的是刘裕,不是卢循。 4.(1)袁真战败,将祸及(吴坦之),吴隐之来到桓温处,乞求以自己的性命代替哥哥,桓温怜惜而释放了他。 (2)卢循攻打了一百多天,越过城墙(人城)放火,焚烧了三千多家(的房屋),烧死的有一万多人,城池于是被攻占。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对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理解,翻译时要注意抓得分点。第⑴句得分点:“诣”“乞”“矜”各1分,大意1分。第⑵句得分点:“有”“逾”和被动句式各1分,大意1分。 5.①吴隐之让自己的心志保持不乱。(1分)②吴隐之本身具有清正廉洁的品质,并始终没有改变。(2分) 【解析】本题考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lyc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