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国累计报告感染者按传播途径分类(1985-2010年9月) 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播艾滋病 一般接触不传播: 握手、共餐、共用办公用品等 不经公共设施传播: 马桶、电话、卧具、游泳池、公共浴池等 咳嗽、打喷嚏不传播 蚊虫叮咬不传播 吸毒人群 母婴传播 共用针具 妓女 配偶 吸毒女性 吸毒人群 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 性行为 性行为 配偶 婴儿 嫖客 性行为 吸毒人群 共用针具 性行为 共用针具 性行为 性行为 性行为 性行为 估计存活HIV/AIDS人数 3,400万 2010年新发感染 270万 2010年死亡 180万 特点 新发感染人数减少,死亡人数下降 国家和地区间的流行差异较大 亚洲总体保持稳定(中国列第二) 注射吸毒人群、男同人群和性工作者是影响亚洲疫情发展的关键人群 全球艾滋病疫情摘要 (2011年11月发布,截止2010年) 超过6000万人 -感染艾滋病病毒 近3000万人 -死于艾滋病 2010年每天有超过7000人新发感染艾滋病病毒 大约97%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 大约1000人是15岁以下儿童 大约6000人是15岁及其以上的成年人 其中: 大约51%是女性 大约41%是15-24岁的年轻人 艾滋病的传播模式(全球) 同性恋 注射毒品者 妓女 嫖客 家庭妇女 婴儿 艾滋病的传播模式(亚洲) Drug Users Sex workers Family Children 高危人群 桥梁人群 普通人群 艾滋病的传播模式(中国) Drug Users Sex workers Family Children 高危人群 桥梁人群 普通人群 非法采血 中国艾滋病疫情摘要 中国(2011年11月) 累计报告感染人数 44万人(艾滋病病人17万) 累计报告死亡人数 9万人 疫情特点 疫情依然呈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趋缓 既往感染者陆续进入发病期,发病和死亡增加 经性途径传播为主,并且持续增高 艾滋病总体呈低流行态势,部分地区疫情严重 受影响人群增多,艾滋病流行形势复杂化 流行特点经性途径传播为主,并且持续增高 全国历年报告HIV的传播途径构成 全国累计报告HIV/AIDS分布地图(截至2011年9月30日) 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仍然广泛存在 25%的注射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 有32%的暗娼不能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 有87%的男男性行为者最近六个月与多个同性性伴发生性行为,只有44%肛交时坚持使用安全套 使用新型毒品的现象愈显流行 多性伴(异性性伴和同性性伴)现象仍在蔓延 流行特点受影响人群增多,艾滋病流行形势复杂化 受艾滋病影响人群增多 50岁以上年龄组报告数增加明显 学生中的HIV/AIDS人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同性传播所占比例从2006年的8%上升为2011年的55.5% 异性传播比例从2006年的4%上升到2011年的19.3% 异地或者异国婚姻造成的外来媳妇引起的输入性HIV感染者引起了配偶间的性传播和母婴传播 流行特点受影响人群增多,艾滋病流行形势复杂化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艾滋病防治是关系我中华民族素质和国家兴亡的大事,各级党政领导需提高认识,动员全社会,从教育入手,立足预防,坚决遏制其蔓延势头。” 2004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到北京佑安医院看望正在这里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慰问医务人员和志愿者。这是胡锦涛与患者亲切交谈 2003年12月1日,温家宝总理、吴仪副总理亲临北京地坛医院看望艾滋病病人和为艾滋病防治工作做出贡献的医务工作者 * 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艾滋病对个人的危害与影响 1. 生理健康 2. 心理健康 艾滋病对家庭的危害及影响 1. 家庭收入减少 2. 家庭开支增大 3. 家庭成员心理负担 宣传教育 血液安全 行为干预 咨询检测 母婴阻断 抗病毒治疗 关怀救助 下一步考虑对机会性感染提供支持 艾滋病防治趋势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研制不需要终身服用的有效治愈的药物 预防和减少新发感染 艾滋病防治趋势 加快有证据支持的有效的防治措施的落实:在提供治疗服务的同时开展减少危险行为的干预。 研制可以治愈但不需要终身服药的药物:研制可以彻底消灭机体内HIV的药物;研制可以强有力终身抑制HIV复制到检测不到水平的药物。目前人们在研究一种可以持久保持HIV抗体免疫性的免疫调节剂,旨在保持机体内持久的高的CD4水平和低病毒载量。 开发新的生物医学预防手段(如疫苗等生物制剂),并与目前有效的预防措施相结合。关于疫苗目前已经初步研制出可以预防性传播到30%水平的疫苗,但仍需进一步观察所显现的效果是否与疫苗相关,还是有其它干预措施的效果,此外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