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上篇 第九章 中药 作者:孙琳林 单位:牡丹江医学院 2 第二节 中药学各论 六、泻下药 以泻下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为主要作用,用于治疗胃肠积滞、燥屎内结、实热壅滞、水饮停聚等里实证的药物,统称为泻下药。 泻下药根据其作用特点,可分为攻下药、润下药及峻下逐水药三类。 泻下药使用时应注意,若合并表证者,应先解表后攻里,或配伍解表药表里双解,以防表邪内陷;若兼有正虚者,应辨证配伍补益药攻补兼施,使攻邪而不伤正。 攻下药和峻下逐水药因作用过于峻猛,对于年老体弱、脾胃虚弱或久病正虚者均应慎用,若妇女正直胎前产后或经期者,需忌用。另外应用泻下药时,应以奏效为度,慎勿过剂,以免伤及脾胃。 六、泻下药 大 黄 【性味归经】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效主治】泻热通便,凉血解毒,祛瘀通经。 芒 硝 【性味归经】咸、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效主治】泻下软坚,清热消肿。 (一)攻下药 火 麻 仁 【性味归经】甘,平,有毒,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主治】润肠通便。 (二)润下药 六、泻下药 (三)峻下逐水药 甘 遂 【性味归经】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功效主治】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使用注意】因过量服用易中毒,故用量需谨慎。内服时,醋制可减轻其毒性。反甘草,即不可与甘草同用。 六、泻下药 七、化痰止咳平喘药 凡是以祛除痰涎、制止或减轻咳嗽喘息为主要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咯痰不畅、咳嗽、喘息的药物称为化痰止咳平喘药。 根据药物的药性及功效,本类药物可分为三类,即清化热痰药、温化寒痰药及止咳平喘药。 七、化痰止咳平喘药 贝 母 【性味归经】川贝母:苦、甘,微寒。浙贝母:苦,寒。归肺、心经。 【功效主治】清热化痰,解毒散结。 【使用注意】反乌头类。 枇 杷 叶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主治】化痰止咳,降逆止呕。 (一)清热化痰药 半 夏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效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二)温化寒痰药 七、化痰止咳平喘药 (三)止咳平喘药 苏 子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大肠经。 【功效主治】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杏 仁 【性味归经】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功效主治】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七、化痰止咳平喘药 (三)止咳平喘药 桔 梗 【性味归经】苦、辛,平,归肺经。 【功效主治】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七、化痰止咳平喘药 八、温里药 凡以温里祛寒为主要作用,用于治疗里寒证为主的药物,统称为温里药,亦可称为祛寒药。本类药物药性多辛温热,以其辛散温通而能发挥温里散寒、温经止痛等作用,个别药物还能助阳、回阳,故可以用治里寒证。 本类药物药性多辛热燥烈,易耗阴助火,故凡辨证属实热证、阴虚火旺、津血亏虚者均应忌用,孕妇及气候炎热时均需慎用。 八、温里药 附 子 【性味归经】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效主治】温里助阳,回阳救逆,祛寒止痛。 【使用注意】附子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内服需经炮制后使用,若服用过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当,均可以引起中毒。 干 姜 【性味归经】辛,热,归肾、脾、胃、心、肺经。 【功效主治】温里散寒,回阳通脉。 九、理气药 以疏通气机、行气解郁为主要作用,用于治疗气机郁滞诸证或气逆证的药物,统称为理气药,亦称行气药。 本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脾胃气滞、肝气郁结、肺气壅塞等证。 本类药物大多属药性辛温香燥之品,易耗气伤阴,故若属气盛、阳虚者均应慎用。 九、理气药 陈 皮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主治】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枳 实 【性味归经】苦、酸、辛,温,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主治】破气消积,化痰散痞。 香 附 【性味归经】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 【功效主治】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十、理血药 以补血、活血、凉血、止血为主要作用,用于治疗血分证的药物,统称理血药。 理血药一般分为补血药、活血药、止血药及凉血药四类。 活血药主要用于治疗一切证属瘀血阻滞者。本类药物易动血耗血,因此若属出血证、月经过多者应慎用,若为孕妇,则忌用。 止血药可分为凉血止血、收敛止血、化瘀止血及温经止血四大类,临证使用时需根据不同出血原因选择应用。其中凉血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有凉遏恋邪留瘀之弊,出血兼有瘀血者不宜单独使用。 单击此处推荐文章标题 * * * * * * * * * * * * * * * * * * 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