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
秋 天
万福店农场中心学校 胡晓明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 学科:语文《秋天》七年级上册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1)朗读,初步了解诗歌内容。(2)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教学课题:使学生了解诗歌内容,初步掌握朗读的技巧,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追求美的能力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准确概括《秋天》一诗每节内容。
2、多种方式练读。
3、在配乐朗诵中感受秋天,书写秋天。
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的作品。诗不长,仅三节,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画面感很强。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秋景图。它们具有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这三幅画面也可以用一个“纯”字来概括,有农民的淳朴,有渔人的悠然,更有少女情感萌动的纯真,这一切都是没有任何掺杂的、不需修饰的、最纯净的美。本诗语言流畅、优美,很适合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积累词语。
能力目标: 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揣摩诗歌的清丽意象和情景交融的特色,品析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观察秋景
教学方法: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清新,感情充沛,所以指导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朗读,引导他们思考、交流、想象、品味。而本课的重点是体味诗歌意境,我在百度中搜索有关《秋天》的图片、音乐,经选择编排后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眼、耳、脑,理解品味作品,进入诗歌的意境,同时,也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
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按“引秋——诵秋——品秋——绘秋”进行教学。
一、引秋 秋,是历代文人墨客所钟情的对象,如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宋玉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每个人笔下的秋天都各具特色,那么,何其芳笔下的秋天又具有怎样的情怀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何其芳的《秋天》。(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诵秋 本环节以读为主,使学生对文中所描绘的“秋”有个总体印象。
(一)教师介绍作者: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代表作有散文集《画梦录》。《 秋天》选自其早年创作的诗集《预言》。诗采用了直陈其事的写法,表面看来似乎简单直白,实则情味深长。表现了一派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二)检查生字生词的掌握(设计意图:扫除阅读障碍。)
丁丁(zhēng ):伐木声。 幽谷(yōu gǔ):幽深的山谷。 栖息(qī xī):停留,休息。归泊(guī bó ):船靠岸回家。 寥阔(liáo kuò ):高远空旷。枯涸(kū hé ):干涸,没有水。 清冽(qīng liè):水清。 梦寐(mèng mèi):睡梦。
(三)利用多媒体展示诗歌原文并播放钢琴曲,教师泛读课文,学生划出朗读节奏、分辨朗读语气、语调。(四)学生根据屏幕上划分好的节奏进行练读。(展示)
学生赛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并在学生中互评,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设计意图:读准节奏,读出感情,利用赛读互评的方式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诵秋环节设计目的:这一环节能使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使学生在初步掌握朗读技巧,培养语感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品秋 学生主要围绕教师给出的问题讨论、质疑,探究全诗。
(一)整体把握:(设计意图:感受乡村气息,体味秋天味道,提高概括能力。)
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
.诗歌描绘了几幅画面?请为每幅画面设计一个漂亮的题目。
明确:1、 幽谷 稻香 农家 渔船 牧羊女 —— 乡村 露珠 冷雾 白霜 草野寥阔 溪水枯涸——秋天
“农家丰收图”, “霜晨归渔图”, “少女思恋图”。(大屏幕配合展示相应图画。)
(二)思考交流:(设计意图:深入把握诗歌内容,体会细微之处的情感变化。)
1、第一节(农家丰收图) ①写了哪两个场景?(伐木,收获)
②找出最能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