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河下游引黄灌溉中的泥沙处理利用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黄河下游引黄灌溉中的泥沙处理利用 1
1 前言 1
2 黄河下游来水来沙和灌溉引水引沙概况 2
3 渠首防沙 4
4 灌区泥沙分布特点 5
5 引黄灌溉对下游河道冲淤影响 7
6 几点认识 9
文2:黄河下游引黄灌溉对策研究 11
1 泥沙是制约引黄灌溉 发展 的重要因素 11
2 渠道悬移质冲刷模型的建立 12
3 提水灌溉作用与效果的分析研究 15
4 主要结论 22
参考文摘引言: 23
原创性声明(模板) 24
文章致谢(模板) 24
正文
黄河下游引黄灌溉中的泥沙处理利用
文1:黄河下游引黄灌溉中的泥沙处理利用
1 前言
黄河下游引黄灌溉自 1952 年人民胜利渠开始灌溉以来,经历了试办、大办、停灌、复灌和稳定持续发展的曲折过程。据 1990 年统计 [ 1 ] ,黄河下游共有引黄渠首工程 128 处,万亩以上灌区 156 处。实灌面积由 50 年代 30 万 hm 2 左右,发展到 186 万 hm 2 ,灌溉用水量 112 亿 m 3 ,引沙量 亿 t ,分别占黄河下游来水、来沙量的 % 和 % 。
黄河下游两岸地势平坦,渠道坡降平缓,这些泥沙进入灌区,如果处理不好,必将引起渠道淤积,甚致引起次生盐碱。几十年来,黄河下游的引黄泥沙主要采取大规模沉沙放淤,改良低洼沙碱地,减少渠系泥沙,这样既防止或减轻渠道泥沙淤积,又可改善生态环境,为发展下游引黄灌溉积累了丰富经验。由于几十年的灌溉沉沙,还能利用沉沙的低洼地、盐碱沙荒地不多了,“以挖待沉”的方法既需很高的经费,还有挖出泥沙如何放置的问题,给黄河下游引黄泥沙处理带来新的问题。
2 黄河下游来水来沙和灌溉引水引沙概况
黄河下游来水来沙变化概况
黄河流域经过长期持续的治理和开发,使下游来水来沙量发生很大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灌溉的引水引沙量。我们统计了花园口和利津站 1952 ~ 1996 年实测水沙量,前者反映了来水来沙条件的变化,后者还粗略地反映了下游灌溉引水的情况。花园口站多年平均水量为 亿 m 3 , 其中汛期 240 亿 m 3 , 占年水量的 % ;多年平均沙量为 亿 t ,汛期 亿 t ,占年沙量 84% ,平均含沙量为 /m 3 。可见泥沙主要集中在汛期,汛期含沙量达 /m 3 。 45 年的水沙过程,都呈减少的趋势。三门峡水库 1974 年以后,蓄清排浑运用,非汛期蓄水拦沙,下游来水量明显减少,而下游灌溉主要在非汛期,对灌溉引沙是有可能减少的。利津站 1951 ~ 1996 年平均水量为 352 亿 m 3 ,较花园口站减少了 亿 m 3 ,大部分是工农业引水和生活用水。这部分减少的水量是逐年增加的, 50 年代和 60 年代变化不大, 70 年代和 80 年代该站水量只有 亿 m 3 和 亿 m 3 ,比花园口站分别减少 亿 m 3 和 亿 m 3 ,下游工农业用水大幅度增加, 80 年代的引水量超过 100 亿 m 3 , 90 年代花园口站的来水量只有 亿 m 3 ,下游引水量仍超过 100 亿 m 3 ,到利津站仅 亿 m 3 。
黄河下游灌溉引水引沙情况 ( 表 1) [ 2 ]
50 年代和 60 年代年平均引水量分别为 亿 m 3 和 亿 m 3 ,分别占黄河下游年平均来水量的 % 和 % ;引沙量分别为 亿 t 和 亿 t ,入渠含沙量分别为河道含沙量的 75% 和 67% 。 70 年代和 80 年代平均引水量分别为 亿 m 3 和 113 亿 m 3 ,为 50 年代的 4 ~ 5 倍,引沙量分别为 亿 t 和 亿 t ,分别为 50 年代的 3 倍和 倍。
表 1 黄河下游花园口~利津灌溉引水引沙情况
Situation of water and sediment diveion from the Lower Yellow
River for irrigation at Huayuankou ~ Lijin Reaches
时 期
耗水量(10 8 m 3 )
分水比
引沙量(10 8 t)
引水含沙量(kg/m 3 )
分沙比
1950~1959
1960~1969
1970~1979
1980~1989
1950~1990
3 渠首防沙
黄河下游灌溉引水均为无坝引水,引水建筑物有涵闸、虹吸和抽水泵站三种,渠道进沙情况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位于河南境内游荡性河道黄河南岸的渠首,如花园口和黑岗口淤灌渠,渠首布置在险工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解读《GB_T 3880.2-2024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 第2部分:力学性能》.docx VIP
- ECA微生物偏差评估和调查指南2020.pdf VIP
- 三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20肠道传染病(课件)(共26张PPT).pptx VIP
- 公司私车公用管理制度及私车公用协议.docx VIP
- (完整版)格斗术教案.doc VIP
- 金属学与热处理--热处理原理、热处理工艺习题.doc VIP
- 《消防设施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docx VIP
-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书记绩效考核工作实施办法(试行).doc VIP
- 加油加气站改扩建项目申请报告.pdf VIP
- 教学能力大赛教学实施报告【参考国赛一等奖撰写】.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