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地理专题三十六 河谷夜雨、干热河谷(含答案解析).docx

2022高考地理专题三十六 河谷夜雨、干热河谷(含答案解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专题三十六河谷夜雨、干热河谷 【点拨高考】 河谷夜雨、干热河谷是大气环境、地理环境差异性常考查的知识点,涉及到热力环流、自然带的非地带性现象,涉及知识面较广,历年考查山地自然带垂直地域分异的考题和干热河谷关联较多,解题要首先搞清干热河谷的成因。本部分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如2020年江苏卷考查的焚风效应对自然带的影响。 【知识梳理】 一、河谷夜雨 1、分布:除了湟水谷地外,在四川、西藏、贵州许多河谷、盆地地形中,夜雨也都非常多,比日雨还多。在西藏拉萨、河西走廊的敦煌、马海一带,夜雨率超过80%。青海柴达木盆地东部和湟水河谷上游等地夜雨率也都大于70%。 2、成因:一般情况下,谷地夜雨的形成原因: (1)河谷地形,空气中水汽含量大; (2)夜间山坡因辐射冷却,其降温速度比同高度空气更快,形成高密度冷空气; (3)冷空气沿坡地向下流入谷底,迫使谷底暖湿空气抬升,易形成降雨。 用语言加以描述的话可以这样去解释:河谷中的空气,水汽含量大;进入夜间,河谷边上的山坡,海拔相对高,地势较开阔,热量散失快,冷却快。其降温速度比同高度的空气更快,所以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局部高密度冷气团;然后冷气团就沿坡地向下流入谷底,因冷气团性质都比较重,所以沉积在谷底,迫使谷底暖湿空气抬升。而暖湿空气在抬升的过程中,气温越来越低,遇冷凝结,形成降雨。 各地的谷地夜雨成因稍有差异,但基本上形成主要原因类似,因为谷地夜雨的形成除受大范围天气形势影响外,主要受局部地形条件影响所致。正常的情况下一般需要具备以下四个关键条件: (1)河谷地形; (2)水汽充足; (3)正常的热力状况(即少有逆温现象) (4)不受焚风效应影响 3、雅鲁藏布江谷地夜雨多:雅鲁藏布江谷地白天山坡太阳辐射强,受热面积大,增温快,形成低气压区;河谷受热面积小,增温较慢,形成高气压区。气流从谷地上升形成谷风,在天空形成一朵朵顶部凸起、底部平坦、形如馒头的积云。但是,白天太阳辐射强烈,云层中的小水滴容易吸热蒸发消散,所以云层变薄,乃至天空少云或晴空万里。而太阳落山时,地面迅速降温,山坡冷却很快,冷空气下沉并抬升谷地暖湿空气,增加了大气层的扰动,为降雨提供了条件,加上夜晚云顶冷却快,下层温度相对高,对流加强,云层内不稳定性加大,有利于水汽泡和凝结,最后就形成了雨。 4、巴山夜雨的形成:四川盆地西接青藏高原,盆地四周为群山所环抱,地形闭塞,气流不畅,且终年空气均较潮湿,云多雾重。 入夜后,云层对地面有保温作用,而云层上部辐射冷却迅速,易使水气凝结,上冷下暖的气层不稳定,利于夜雨产生。特别是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地区,因紧靠高原,高空西风盛行,夜间高原上经由地面辐射冷却的冷空气流向该区上空,而低层原有空气较暖,上下温差较大,对流强,多夜雨。 5、夜雨对农业的影响:白昼晴天多,气温高,日照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生产的有机质多;夜晚多雨,夜间温度降低,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减弱,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而且,夜间气温低,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弱,大量雨水可渗人土壤深层,增加土壤含水量,有利于作物生长。不利影响:夜雨多如果造成强降水易引发山洪和地质滑坡,毁坏农业生产。 二、干热河谷 1、含义: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我国干热河谷主要分布于金沙江、元江、怒江、南盘江等沿江的四川攀枝花、云南和贵州等地区。干热河谷的形成是当地的特殊地貌造就了它的荒芜,跟人为破坏没有什么关系。干热河谷是对具备干、热两个基本属性的河谷带状区域的总称,在地理学上是一种小尺度范围的自然景观。 2、干热河谷的形成:按照自然地理水平地带的划分: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而且河谷本应是最不缺水的地方,但那里很多的峡谷河畔却荒凉一片。 关于干热河谷独特小气候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影响因素被归结为:“焚风效应”和“山谷风局地环流效应”。 (1)焚风效应——这些河谷一般都具有独特的地形:山高谷深。 焚风往往以阵风形式出现,从山上沿山坡向下吹。当湿润空气越过山脉时,被迫随地形抬升形成降雨而失去水分;之后气流翻越山脊,在山脉背风坡一侧下沉增温,变得炎热干燥,这就是焚风。焚风经过山的背风坡,还会带走原有空气中的水分,在一些地区,山脉迎风坡降水充沛,而另一侧降水稀少形成雨影区。 补充: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空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湿绝热垂直递减率是有水汽凝结时的空气垂直递减率;干绝热垂直递减率是无水汽凝结时的空气垂直递减率。 一旦有焚风经过,气候将变得火热而干燥。增温会让作物和水果早熟,强大的焚风便可造成干旱和森林火灾。焚风是气流越过高山后下沉造成的,当一团空气从高空下沉到地面时,每下降1000米,干绝热变化时温度平均升高约10摄氏度,这就是说:当空气从四千到五千米的高山下降至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学习资料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初高中各学科试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