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精华)舌诊教学提纲.ppt

  1. 1、本文档共10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舌;三、宋金元时期———舌诊理论的探讨与提高 (一)伤寒舌诊的整理研究:见于《类证活人书》(朱肱)、《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成无己)等著作中。 (二)舌诊在临床各科中的应用:见于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儿科)、陈自明《妇人良方大全》(妇科)《外科精要》(外科)、倪维德《元机启微》(眼科)、刘河间《素问玄机原病式》、张从正《儒门事亲》、李东垣《脾胃论》、朱震亨《局方发挥》等(内科)。 (三)我国第一部舌诊专著《敖氏伤寒金镜录》问世:奠定了舌诊学基础;发展辨舌用药法则;充实了判断预后的舌诊内容。;四、明清以后———舌诊的进一步发展 (一)丰富多彩的舌诊论著:如申斗垣《伤寒观舌心法》、张登《伤寒舌鉴》、王文选《舌鉴》、梁玉瑜《舌鉴辨证》、曹炳章《彩图辨舌指南》、徐灵胎《舌鉴总论》、傅耐寒《舌胎统志》、刘恒瑞《察舌辨症新法》、杨云峰《临证验舌法》、邱骏声《国医舌诊学》等。其它如《景岳全书》之“舌色辨”、《石室秘录》之“伤寒辨舌秘法”、《伤寒一书》之“伤寒舌苔辨”、《伤寒绪论》之“辨舌”、《医原》之“杂病舌苔辨证篇”及“温病辨舌心法”、《伤寒指掌》之“察舌辨证歌”等舌诊专篇。 (二)温病学派对舌诊的贡献:吴又可提出“温病察舌,伤寒辨脉”观点;叶天士将舌象作为卫气营血辨证的主要依据;吴鞠通则将其作为三焦辨证的依据之一。;五、新中国——舌诊的飞速发展 (一)文献整理及新著:重新出版了《敖氏伤寒金镜录》、《临证验舌法》、《察舌辨证新法》、《辨舌指南》等。新编者有《中医舌诊》(北京中医学院)、《舌诊研究》(陈泽霖等)、《中医舌苔图谱》(宋天彬)等。 (二)舌诊的现代化及客观化研究:如舌电位测定、“舌色仪”的应用、舌印的应用、舌活体显微镜观察、舌生理生化测定、舌血液流变学研究、舌病理切片及涂片检查之动物模型研究、人群普查等。;舌诊简史要点;第一节 舌诊概说;一、 舌诊原理;(2)经络联系: 心经之别系舌本; 脾经连舌本,系舌下; 肾经挟舌本,系舌下; ??经络舌本; 胃经上至舌; 膀胱经筋结舌本; 少阳三焦经入系舌本。 “核诸经络,考手足阳明,无脉不通于舌。”(杨云峰《临证验舌法》);(3) 气血津液与舌象的关系;二、舌诊方法及注意事项;2 诊舌方法;三、舌的分部及脏腑部位分属;3 注意事项;四、舌诊内容与正常舌象;(二)、正常舌象;(三)、正常舌象生理变异;第二节 望舌质;一 舌色;(一)、淡红舌;(二)、淡白舌;(三)、红绛舌;舌尖红 舌边红;意义:主热证。热则血行加速,脉道扩张,脉络充盈。(1)邪热亢盛,热盛血涌,舌络充盈;(2)热入营血,血液浓缩,充斥舌络;(3)阴虚水涸,虚火上炎。色愈深,热势愈盛。 常见于表热证(舌尖边红)、心火上炎(舌尖红赤破碎)、肝经热盛(多见舌边红赤),以及实热证(外感、内伤)、虚热证(如胃肾阴虚)。应注意出血点,为热迫血妄行,外感热病多行将吐衄、发斑;内伤病往往为内脏出血先兆。;(四)、青紫舌; 瘀斑瘀点舌;意义:主气血运行不畅。常见原因有: (1)寒凝。阴寒内盛,阳郁不宣,见青紫或瘀斑点; (2)热煎。热炽营阴,气血壅滞,见舌绛紫; (3)气郁气虚。肺失宣降,肝失疏泻,气机不畅;或气虚不能行血,见舌青紫或瘀斑。其他如外伤、中毒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等,亦可见青紫色。;二  舌形;(一)、老嫩;意义:可察病之虚实。老者为实,嫩者为虚。 机理: 老舌,实邪亢盛,充斥体内,而正气未衰,邪正交争,邪气壅滞于上,则舌质苍老; 嫩舌,正气不足,气血不充脉络,或阳气亏虚,运血无力,寒湿内生,则舌娇嫩淡白。 ;(二)、胖瘦;胖大舌 肿胀舌;瘦薄舌;意义:瘦薄舌多为舌失充养所致。若舌淡瘦薄多为久病气血两虚(质嫩,可有齿痕);舌红绛瘦薄,少苔无苔,多为阴虚火旺。 胖大舌多为体内水液停滞。若舌淡嫩而胖大,多为气虚阳虚(如脾肾阳虚);舌红胖大则多为里热(如脾胃湿热)。 肿胀舌多为气血壅滞而成,多见红绛而肿胀,如心脾热甚外感湿热。若酒毒或其他中毒所致者,多青紫晦暗。;(三)、点剌;意义:脏腑阳热亢盛或血分热盛。 可根据点刺的部位了解热在何 脏何腑,亦可察点刺颜色以估 计气血运行情况及疾病深浅程 度。 机理:由邪热内蕴,营热郁结,舌 络充斥所致。点刺愈多,邪热 愈甚。;(四

文档评论(0)

135****96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