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凋塑家刘焕章》解说词.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雕塑家刘焕章》解说词 (一个满脸长着胡子的中年男子正在奋力劈木头,凿石块) 俗话说,外行看门道,内行看热闹。有人说他是石匠,有人说他是木匠,然而他不做家具,也不砌墙,是啊,他从少年时代开始就同石头、木头打交道了。起初,大概是因为好玩,后来却成了他拆不开、放不下、棒打不回头的爱好和职业了。 (从住房和厨房之间的夹缝中俯瞰:刘焕章正在雕刻一尊石像) 他住在北京东城一条僻静的胡同里,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并不认识他。然而,在文化艺术界他可是一位知名的人士。一个称得上优质、高产的雕塑家。他姓刘,名焕章,今年已经52岁了,现在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室工作。 就在这个几乎转不开身的小院里,曾经有过数以百计的中国人、还有外国人,在刘焕章长满老茧的双手中诞生,(在窄小的厨房里,地上,小桌上摆着许多雕塑作品)他们出世之后,因为一时找不到安顿之所,往往先在这个做饭、炒菜的地方和刘焕章一起伴享饭菜香。 (卧室:除去床、书柜、饭桌外,上下左右,处处可见雕塑作品;地上还堆着不少木墩和石块儿) 刘焕章说,雕塑艺术作品是没有什么背景做衬托的,它是立体的,且占领空间的艺术。噢,在刘焕章的卧室里,如果刘焕章本人是一尊雕塑的话,那么他倒有着丰富多彩的背景。这背景别具一格,非常有趣。 这里没有电视机,也找不到冰箱和洗衣机,刘焕章说,假若要购置这些东西,那我的这些木头、石头、木人、石像都往哪搁呢?是啊,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个屋子都谈不上现代化,然而,刘焕章所刻画的,却都是现代的人,而且都是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在他的床上,现在还保留着1976年搭的防震架。刘焕章自己说懒得拆,也舍不得拆,因为只有这样,刘焕章的众多作品才能和自己同享人间的温暖和清凉。 早在二十年前,这位姑娘在欣赏一件名为《少女》的木雕作品的时候,对她的爸爸说:“这雕像有点像我!”回想这段往事,刘焕章说,这完全是巧合,开始她也许是爱我的作品,后来发展到爱我这个人。我们结婚十多年来,她对我有时候也有些埋怨,不过这算不上是什么难念的经,总的来讲,她是十分理解我的。对于我的作品,她是第一批观众之一,她经常给我找些资料,当然,她同样要上班,还要干那么多的家务活,是的,她是理解我的,支持我的、帮助我的。 我们俩口子只有这么一个孩子,她是在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中长大的。那些年,学校里兴学习小组,孩子们偏偏选择了我这间小房子作为学习小组的活动场地,老刘觉得挺为难,可是想到小朋友们要一起互相帮助,这不是坏事,于是就自觉自愿地退到一边,让孩子们在一起做功课。 有位版画家正巧看到了这个情景说,这太好了,于是就创作了这幅具有生活情趣的版画。十多年来,老刘没日没夜地劈木头、凿石块,难免对孩子的学习有些影响,所以也难怪孩子总是有点不耐烦,不过使我们特别感到欣慰的是,这个房间上下左右搁着这么多怕碰怕磕的成品、半成品,可我们这个孩子从小到现在,从来没有碰坏她爸爸的任何一件作品。 当然了,我总不能整天关在家里,闭门造车,有时候也出去走走、看看,说雅一点嘛,就叫体验生活,观察人嘛。可是,也常常因此发生一点误会,有人认为我不是神经不正常,就是作风不正,要不为什么老盯着别人看呢。有一位卖菜的姑娘,我看了她好久,她是够忙够累的了,这一瞬间,她总算怀着满意的心情稍稍地休息一会了。 从前,我是用速写积累创作素材的,现在改为捏泥像的方法。有这么一件事,虽然过去很多年了,但是直到今天我还是觉得非常有趣,那是在一个医院大门口,我正给一位老太太画素描,没想到被那位老太太察觉了,她突然又哭又闹起来,说自己本来就有病,这下倒好,你这个人哪还要画我,那还不把我的魂给画走了吗?我被她闹得啼笑皆非,怎么解释也说不清楚,后来,幸好有内科主任出来解围,我这才能够脱身,一溜烟地地跑了。听起来,这好像是在说笑话,但是,这是真有的事啊。 我觉得,中国的雕刻艺术还不普及,所以人们对它的认识还有不少的距离,甚至还有误解,我以为,雕塑这门艺术本来就来自民众,它应该为广大人民所有。雕塑家既可以为英雄人物塑像,普通老百姓也当然有被塑像的权利。其实,这应当像照相一样,谁想照,就照上一张。 我从小就喜欢雕刻,有一次上语文课,老师发现我没有专心听讲,在刻什么东西,就让我把刻的东西交出来,当时,老师并没有责备我,反而说,刻得不错。后来,他把我介绍给一位当时有名的篆刻家,学习篆刻,专攻印钮。我现在想起来,很感激这位语文老师,假如没有他的发现,我现在也许不会干这一行呢。 文化大革命停止了我的创作,但是我并没有停止生活,我在积累,我在思索,在我的生活仓库里,我有许多主题要创作。最近这些年,我常常是这个作品还没有脱手,另一个作品又开始雕琢。有时候,三四件作品同时交叉着进行雕刻,一个人总不能胡里巴涂地就把一辈子交代了,总要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中华民族留下点什么、增添一点什么。 石头和木桩是我食粮,而我的胃口又是

文档评论(0)

星星点灯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