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第二节风成地貌
教学目标
,
地貌景观图,了解风成地貌的形态和分布
特点
• 2借助案例探究分析,理解凤成地貌的形成原因,风沙
活动的危害,学会有针对性分析治沙措施,解决区
域性实际地理问题。
•3通过对区域真实案例的分析,了解治理的生态措施
和工程性措施,掌握真实地理问题的解决方法,提
升地理实践力和树立人地协调观
1风成地貌
1含义: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
地貌统称为风成地貌。
2分类:
风蚀地貌.
风积地貌。
3分布: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凤力大
(1)风蚀地貌
1成干旱地区,风力大而频繁,凤携带的沙 粒冲击和摩擦岩体,天长日久,就形成风蚀
地貌。
(1 )风蚀作用的分类: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 吹蚀作用:风吹经地表时,由于风的动压力作用,将地 表的松散沉积物或者基岩上的风化产物(沙物质)吹走, 使地面遭到破坏,这种作用称为吹蚀作用。
其吹蚀作用愈强。一般情况下,组成地表的沙质物质愈 细小,愈松散、干燥,要求的启动风速愈小,受到的吹 蚀亦愈强烈。
* .磨蚀作用:风夹带沙子贴地面运动时,风沙流中的 沙粒对地表物质进行冲击、摩擦,如果岩石表面有 裂隙等凹进的表面,风沙甚至可以钻进去进行旋磨, 风的这种作用称为磨蚀作用。由于风沙流是一种贴 地面的沙子搬运现象,沙子的分布只限于距地表的 较低高度内,故磨蚀作用也在接近地面处最为明显, 所以,沙漠地区的电线杆下部可因风沙磨蚀而折断。
风蚀地貌一风蚀柱
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或土体,在长期的风蚀 作用下,形成形态各异的石柱或土柱。
风蚀柱如何变成风蚀蘑菇的呢?—般原理如下:L水平层理发育,容易被侵蚀不同高度岩层岩性 不同,上硬下软。
风蚀柱如何变成风蚀
蘑菇的呢?—般原理如下
:L水平层理发育,容
易被侵蚀
3、 近地表部分的气流 中含沙量较多,磨蚀强烈
的岩石,称风蚀蘑菇。在以上条件的综合影 响下,风蚀柱常被蚀成顶 部大,基部小,形似蘑菇
的岩石,称风蚀蘑菇。
突起的孤立岩石,尤其是裂隙比较发育的不太坚
实的岩石,遭受风蚀后呈现出上部宽大、下部狭小的蘑
菇状形态。特别是水平成层,软硬相间 的岩石更易发育成风蚀蘑菇 •其形成原因:主要是距一 定高度的气流含沙量少,磨 蚀作用弱,而近地面处的气 流含沙量多,磨蚀作用强, 因此下部就被磨蚀的越来越 细小,从而形成蘑菇石。
菇状形态。
干燥区的短暂暴雨,可将已经强烈风化的地面在短时 期内冲刷和侵蚀成很多沟谷,然后,风力继续对这些谷
地进行吹蚀,使之加深扩大,逐渐形成外形宽窄不一,
底部崎岖不平的谷地,称风蚀谷。风蚀谷无一定形状,可为狭长的壕沟,也可为宽广的谷地。它们沿主要风向延伸,蜿蜓曲折,长者可达数十千米。
底部崎岖不平的谷地,称风蚀谷。
风蚀谷无一定形状,
可为狭长的壕沟,也可为宽广的谷地。它们沿主要
风向延伸,蜿蜓曲折,长
者可达数十千米。
由松散物质组成的地面,经风吹蚀,形成了宽广而轮 廓不大明显的、成群分布的洼地,叫做风蚀洼地。其外 形多呈椭圆形,成行分布,井沿主要风向伸展。洼地的 深度不超过10米,长度在1—2公里之间。背风坡一侧的 坡度较陡,迎风坡一侧较缓。风蚀洼地在我国柴达木盆 举例:一些大型风蚀洼地,
地西北部广泛发育。a都是在流水侵蚀的基础上, 再经风蚀改造而成的。如河 西走廊的弱水(额济纳河) 东西两侧,所见的许多水蚀 一风蚀凹地,深度达5・10m 或更大,面积可达数平方干 米至数十平方干米。
地西北部广泛发育。
a
“雅丹”来自维吾尔语“雅尔当”,原意为 壁的小丘”,现在泛指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在干 旱地区,由土状堆积物所组成的地面,经风化、流水冲 刷和风蚀等作用,形成了相间排列的风蚀柱、风蚀残丘 和风蚀沟槽的地貌组合。雅丹地貌最初命名于我国新疆
罗布泊地区。有些雅丹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 鬼城” O在世界其他干旱地区,也有类似的地貌分布。
风力堆积作用
风在搬运过程中,因风速减小或遇到各种障碍 物,风运物便沉积下来形成凤积
高空的悬浮物,遇到冷湿气团时,粉砂、微尘 可作为水滴的凝聚核心,并随雨滴降落到地面。风 的沉积作用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干旱的风源地区以 风成砂沉积为主,在风源外围的半干旱地区则发育 风成黄土。
风力堆积条件:
(1) 风速减少,产生堆积。
(2) 遇到障碍物发生堆积。
二)风积地貌•
二)风积地貌
•以
(1)含义: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称为风积地貌
(2)类型:沙丘 流动沙丘 黄土堆
(2)类型:沙丘 流动沙丘 黄土堆
0B2-26新月形沙丘示意
新月形沙丘(barchan dune)是流动沙丘中 最基本的形态。沙丘的平面形如新月,丘体两侧
图2・26新月形沙丘示意有顺风向延伸的两个翼,两翼开展的程度取决于 当地主导风的强弱,主导风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