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十页,共45页 (元行省制)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淮东、淮西、汉南、汉北州县错隶,而淮、汉之险失;汉中隶秦,归州隶楚,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 ── 清 · 储大文 第三十一页,共45页 三、监察官吏和选举官吏制度的演进 1、监察制度: 演变 秦朝: 中央——御史大夫 地方:监御史 汉朝: 中央——御史大夫 地方——刺史 御史台、都察院 评价 2、选官制度: 世官制 察举制 科举制 第三十二页,共45页 第一页,共45页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用这样的语言形容秦代皇帝制度:“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说说你们对此的理解 第二页,共45页 据《史记》载:始皇曾外出巡游,见到丞相车骑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始皇听说后大怒,遂将当时在场之人全部杀掉。你认为谁最有可能向丞相告密? 这则小故事反映出什么问题? 第三页,共45页 材料一 《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以上材料反映出什么现象? 材料二 汉景帝时,窦太后期望封皇后的哥哥王 信为侯,汉景帝表示:“请得与丞相计之。”于是 与丞相周亚夫商议,周亚夫以高帝刘邦“非有功, 不得侯”的预先约定予以坚定的拒绝。汉景帝默然 而有沮丧之色,无可奈何。最终等到周亚夫去世之 后,王信才得以封侯。可见当时相权之重。 第四页,共45页 汉武帝时期丞相任职离职情况表: 姓名 离职原因 任职时间 窦婴 免职 1年又2月 许昌 免职 3年又8月 田蚡 去世 3年又9月 薛泽 免职 7年又6月 公孙弘 去世 2年又4月 李蔡 畏罪自杀 3年 严青翟 畏罪自杀 2年又10月 赵周 下狱死 2年又7月 石庆 去世 8年又3月 公孙贺 下狱死 12年又2月 刘屈氂 下狱腰斩 1年又2月 田千秋 (汉昭帝时去世) 2年 汉武帝在位54年间,先后用相12人.其中除4人 在任上正常死亡 之外,有3人被免职,2人畏罪自杀,3人被下狱处死.政府高层官员受到严厉处置数量如此之多,在历史上是空前的. 第五页,共45页 皇 帝 尚书令 侍 中 常 侍 丞 相 御史大夫 太 尉 九 卿 中朝 外朝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内朝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是皇权强化的结果和表现 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的解决 西汉政府机构 第六页,共45页 皇帝 中书省 门下省 吏部 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 特点: 尚书省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吏部 相权一分为三;各部门分工、合作,监督、牵制,保证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审核 执行 草拟 第七页,共45页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一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君臣即对劾奏,处以重刑。 ――摘自《明太祖实录》 结合与课本知识材料,请思考:明太祖所言罢相的理由有哪些?其罢相后所设机构有何特点? 第八页,共45页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明代废除丞相以前历代著名丞相及其命运 时期 代表人物 命运 秦国 吕不韦 秦王以“仲父”相称,掌握国家大权,后被流放 东汉 末年 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国家大权,其子篡夺皇位 思维拔高 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明代废除丞相制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九页,共45页 1.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 消除了皇权与相权间矛盾, 但造成政务集中繁杂 2.永乐初年形成内阁制度 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归纳明朝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及作用 动手做一做 第十页,共45页 材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直(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引自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材料二 军机处名不师古,……军国大计,罔不总览,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