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pptx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社会主义根本经济制度 一、本章教学目的 理解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社会主义实践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从而证明根据本国实践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规定性、矛盾和根本任务;掌握作为社会主义根本经济制度重要组成局部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度、分配制度在现阶段的特征与实现形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根据本国实践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然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规定性、矛盾和根本任务;生产资料所有制度及其结构; 分配制度及其结构 难点: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解释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与开展过程;落后国家率先建成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同认识;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生产要素按奉献分配2021/7/11课程结构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开展 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然性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规定性及其主要矛盾 国情与根本背景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度 根本经济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度及其结构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根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及其结构2021/7/1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开展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一〕社会主义理论或学说:从空想到科学 1、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开展 〔1〕轨迹:1516英国著名政治家莫尔发表?乌托邦?,开启世界社会主义思潮的萌芽,16世纪还有闵采儿--17世纪维拉斯--18世纪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19世纪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 〔2〕共同点:批判资本主义制度,设想理想蓝图。 〔3〕为什么说是空想?缺乏对资本主义制度灭亡的经济根源的深入剖析;缺乏对资本主义力量的全面认识;缺乏对通向理想社会途径的科学分析。2021/7/11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 为什么说是“科学的〞?——创立了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开展的客观规律,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根底的规律;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发现了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规律,揭开了资本主义灭亡的经济根源和通向新社会的途径。2021/7/11〔二〕全面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开展要求的规律1、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关系2、关于人与人的关系一是人与人之间的自然关系二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分析结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政经等研究)人的劳动人物质资料生产人与物的关系 (西经等研究)劳动资料物劳动对象物与物的关系 (自然科学研究)人与人之间的自然关系数人的个数关系数10213346510615…………2021/7/113、生产关系具有三重含义经济运行关系(以雇员与雇主为例)体制经济关系〔市场机制等〕经济制度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及由此决定的分配制度〕2021/7/114、根本经济规律的双重含义 ——第一重含义:任何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关系都 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开展要求〔马克思的研究主线〕。 ——第二重含义:在经济制度关系的前提下,一个特定社会的经济体制关系也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开展要求〔当研究视角从“斗争〞、“批判〞转向“建设〞、“开展〞、“科学开展〞背景下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线〕。 参见:?经济学分析范式的调适?,?学术月刊?2000〔8〕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视角的转换?,?教学与研究?2000〔9〕2021/7/115、根本经济规律运行的四种组合 由根本经济规律的双重含义,可以产生演变为四种组合〔见右图〕 这种组合,既是一种对理论,更是一种经济分析框架,可以用来分析很多经济问题,例如: 组合1:经济分析的目标 组合2: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分析 组合3:中国传统体制经济分析 组合4: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社会经济分析经济制度与生产力适应不适应经济体制与生产力适应组合1组合2不适应组合3组合42021/7/116、对根本规律科学认识并正确运用的三种视角一是人类社会变迁视角〔马克思的分析,资本主义局部〕;二是一国视角〔以中国为例,第15—16,及18—21章〕;三是微观视角,特别是关于企业制度的变迁〔举例,第17章〕附:西方制度变迁理论的简要评述人类社会变迁过程〔社会更替〕一国范围多种制度并存与制度变迁微观视角〔企业制度变迁〕2021/7/11〔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从理论到实践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历程——1871年巴黎公社的建立,塑造了社会主义国家的雏形;——1895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低潮;——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将社会主义真正从理论变为现实;——1944——1949年,包括中国在内的11个

文档评论(0)

189****50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2116031000022
认证主体仪征市思诚信息技术服务部
IP属地江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1081MA278RWX8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