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海为例-浅析如何构建动力电池回收体系.docx

以上海为例-浅析如何构建动力电池回收体系.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上海为例,浅析如何构建动力电池回收体系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既是中国推动绿色经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举措,也是上海市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上海新能源汽车年销量从2014年的1.1万辆升至2020年的12.8万辆。截至2020年,上海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42.5万辆。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其生命周期远低于新能源汽车正常使用寿命。一般而言,新能源汽车平均使用寿命为15年,乘用车动力电池生命周期约8年,商用车动力电池生命周期则低于5年。 伴随着近年来上海市新能源汽车销量井喷式递增,预计2022年上海市将迎来动力电池的退役潮。然而,目前上海尚未形成完善的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体系,这无异于阻碍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体系”。上海作为中国最早推广新能源汽车且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最多的城市,应尽快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体系,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完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体系的迫切需求 (一)EPR制度下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生存需求。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科技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明确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EPR)制度,要求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建立动力电池回收渠道,负责回收新能源汽车使用及报废后产生的废旧动力电池,进行梯次利用或再生利用。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的退役浪潮逼近,尽快完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体系是EPR制度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企业创新发展的必经之路,有利于保障新能源汽车行业稳定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中的城市生态安全需求。废旧动力电池若采取普通垃圾处理方法(包括填埋、焚烧、堆肥等),其内所含的钴、镍、锂、锰等金属及无机、有机化合物将对大气、水、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威胁城市生态安全。若随意掩埋或丢弃废旧锂离子电池,不但会泄漏有毒物质,当电池温度升高时,有机溶液会与电极表面之间还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当隔膜破损后,电极容易发生短接而致使电池爆炸,严重危及人民生命安全。因此,有必要建立高效、精细的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体系,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并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 (三)稀缺性视角下的国家战略资源保障需求。废弃动力电池含有诸多具有回收价值的金属,其中锂、钴、镍是钴酸锂、三元材料等主流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重要组成元素。目前,中国动力电池生产对贵重金属的需求与其储量匹配失衡。以钴为例,中国钴储量仅占全球1%,70%的钴资源已用于电池生产与开发,国内市场95%的钴依赖进口。据废旧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报告显示,废旧三元电池中锂、镍和钴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9%、12.1%和2.3%。再生利用可通过拆解再生和化学方式提取,将钴、镍、锂等贵金属再次作为生产原料投入使用。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动力电池原材料匮乏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对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再生利用有助于缓解中国储能资源短缺的现状,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降低资源对外依存度,具有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安全的重要意义。 二、完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体系的关键瓶颈 (一)不同类型废旧动力电池性能差异亟需考虑。一方面,不同类型汽车搭载的动力电池重量存在差异。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文件,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动力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两类(燃料电池汽车因经济性不足暂不考虑),不同类型的汽车搭载的动力电池重量差异较大。例如,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平均重量不低于550kg,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平均重量不足250kg。另一方面,考虑新能源汽车的用途因素,动力电池寿命也存在差异。一般来说,乘用车的动力电池寿命约8年,车辆寿命周期内需更换2次电池,商用车的动力电池寿命低于5年,车辆寿命周期内需更换3次电池。这些性能标准差异加大了动力电池报废量及再利用需求的预测难度。 回收再利用技术与模式的双重困境亟需突破。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模式有待规范。根据招商证券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退役动力电池市场价值达131亿元,预计2025年其市场价值可达354亿元。对废旧动力电池进行高效回收是实现这一市场价值的第一步。目前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模式以生产者自主回收、生产者主导的第三方回收和生产者主导的联合回收模式为主。在运营方面,回收标准不统一、回收过程不规范、回收资源利用效率不一致、重复建设降低规模效应等问题还有待完善;在收益方面,回收价格不统一、回收利益分配不明确、回收权责方不明晰等诸多问题凸显,限制了废旧动力电池

文档评论(0)

150****60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