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_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初中地理_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体验,说出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2.通过观察模拟实验及沿海到内陆的景观差异,说出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3.列举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并能提出缓解气候问题的措施。 【教学重难点】 会分析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提问:世界上有的地方终年严寒,有的地方四季分明,有的地方却终年炎热,为什么三地的气候会出现明显的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2.除了纬度位置,还有哪些因素影响气候?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设计理念】复习和新授内容都属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复习导入,利于理解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学生更容易系统的掌握本节知识体系。 二、创设情境,探讨地形地势、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暑假避暑旅游回来,班里议论纷纷。三位同学在旅游途中都遇到了什么情况?请结合所学解释这些现象。 1.爬山感受: A.去长白山的同学:我在山的南坡,爬到半山腰,突然下起了一场大雨,全身都淋透了 ! B.去玉龙雪山的同学:越往山上走,感觉越冷,事先没准备,花高价租了件羽绒服,好心疼! 【设计理念】1.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创设情境利于学生关心身边的地理现象,利用现实的地理资料解决现实的地理问题。2.使教学任务更轻松,教学内容更形象具体,满足学习好奇心,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愿望。3.引导学生通过一双地理眼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一颗地理心感受身边的地理环境之美。 2.设问——猜想——验证:理解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6℃ 3.观察地理现象,猜想形成原因,设计实验验证。 C.去乌鲁木齐的同学照片分享: 第一组:白天沙窝煮鸡蛋,晚上围火炉吃西瓜。(是真是假?)——实验验证 第二组:青岛至乌鲁木齐沿途景观差异。(有什么差异?为什么出现这种差异?) 【设计理念】1.让学习知识的过程成为研究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其在自我否定和肯定的过程中去伪存真,逐步找到问题的实质,促使其思维向广度深度发展,从而提高探究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品质。2.通过观看地理实验视频,激发学习兴趣,形成积极思考、认真探索的思维习惯。 三、学以致用 1.知识拓展 “赏名诗绝句,探气候规律” 【设计理念】将地理知识和社会文化相联系,可渗透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提升地理文化品位,让学生能够敏锐的发现文学之美下隐藏的地理奥秘。 2.天山专场题目 ①结合所学,思考:四季牧场的位置? ②合作探究:天山雪线为什么北坡比南坡低? 【设计理念】1.借助亚欧大陆位置图和天山自然带垂直分布图,帮助学生明确天山相对位置和周围气流的运动规律,再结合两则材料,对学生理解地理现象,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建立空间联想能力起到很大的帮助。2.通过结合图文合作探究,组内统一答案,代表进行阐述等活动,强化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提高团队协作意识,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3.通过分析天山南北两侧的雪线高度,意在提升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思维,形成地理知识的体系建构。 四、联系实际,感受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1.结合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了哪些影响? 【设计理念】通过卫星影像图对比,让学生直观感受全球气候变暖和臭氧层空洞。借助漫画讲解,形象具体,利于学生理解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从而追根溯源,使学生意识到可以做的力所能及的事以减缓全球气候的变化。借助身边近日的城市郊区的气温对比,使学生直观感受到身边的热岛效应,并提出合理措施。 2.以新疆三北防护林建设为例,谈人类对局部气候的改善。 【设计理念】1.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虽然对气候产生恶性影响,但通过努力,也可以改善局部气候,从而初步形成辩证看待问题的思想。2.通过观看视频:新疆三北防护林的建设成就,理解人类活动对局部气候的改善,从而进一步理解科学认识气候、主动适应气候、合理利用气候、努力保护气候的发展理念。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二)》学情分析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共分两课时,学生此前已掌握太阳辐射对气候的影响,因此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学习方法,可采取温故知新的方法导入教学。同时,七年级学生处于有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思维活跃,有很强的的好奇心,这就需要老师加强引导,剥丝抽茧,引导学生分析各种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归纳特征,理解规律,以便学生顺利学习。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二)》效果分析 一、从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的设定: 本节课依据课标和学情设定三维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体验,说出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2.通过观察模拟实验及沿海到内陆的景观差异,说出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3.列举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并能提出缓解气候问题的措施。 以上目标符合地理学科的特点,符合学情,关注学生综合能力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