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外伤后的发热原因及处理方法.doc

颈椎外伤后的发热原因及处理方法.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颈椎外伤后的发热原因及处理方法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颈椎外伤后的发热原因及处理方法 1 1 资料与方法 2 2 结 果 3 3 讨 论 3 文2:颈椎外伤并截瘫患者的护理 6 1临床资料 6 参考文摘引言: 8 原创性声明(模板) 9 文章致谢(模板) 9 正文 颈椎外伤后的发热原因及处理方法 文1:颈椎外伤后的发热原因及处理方法 发热在脊柱脊髓损伤尤其是颈脊髓损伤患者中较为常见,高热或长时间发热容易引发脱水或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由于发热原因较多且一部分颈椎外伤患者发热原因不明,给临床 治疗 带来一定困难。作者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颈脊髓损伤患者发热的临床发生及治疗情况,旨在探讨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发热的病因、预防及治疗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本组共收治颈椎外伤患者298 例,其中男性223 例,女性75 例;年龄36~69 岁(平均 岁)。223 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其余75 例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住院时间1~292 d,平均52 d。 脊髓损伤情况 298 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根据美国脊柱损伤协会制定的ASIA脊髓损伤运动功能评分(ASIA motor score,AMS),详细记录所有患者的ASIA评分。将入院时ASIA运动评分的分数值作如下分组:低于6分为Ⅰ组,共57 例;6~12分为Ⅱ组,共45 例;~分为Ⅲ组,共78 例;50分及以上为Ⅳ组[1],共118 例。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排除心肺功能不良、严重胸腹外伤、脑外伤等疾患,其中手术组223 例术前再次严格按照ASIA神经系统查体的方法,明确损伤节段,详细记录并和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手术组发病至手术时间平均为3 d。其余75 例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颈部制动、激素冲击、脱水、神经营养等药物治疗。 评价标准 脊髓损伤评价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第5版标准(ASIA,2000年),发热的诊断标准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诊断学》第5版标准。临床上根据体温将发热分为四度:a)38℃以下为低热;b)~39℃为中度热;c)~(40~41)℃为高热;d)高于40~41℃为超高热[2] 表1 颈椎外伤患者发热原因及与发热程度的关系 略 统计学方法 我们采用ASIA评分标准(100分法)评定,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所有随访数据全部录入 计算 机并采用SPSS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98 例颈椎外伤患者中并发发热患者87 例,占全部病例的%。颈椎外伤至发热开始时间为(±) d。首次出现发热体温为(±) ℃。颈椎外伤患者并发发热的发生率与脊髓损伤程度有关,颈脊髓损伤程度越重发热发生率越高。经调查发现87 例发热患者的病因不同,发热程度亦有不同(见表1)。应用抗生素、激素、解热镇痛剂及中药制剂,必要时物理降温。患者伤后随访10~32个月,发热消失55 例,仍有发热者32 例。发热的发生与ASIA评分有关,随着ASIA评分的降低,患者发热的发生率逐渐增加(见表2)。卡方检验显示,Ⅰ、Ⅱ组间发热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Ⅰ、Ⅲ组间(P<),Ⅱ、Ⅲ组间(P<),Ⅲ、Ⅳ组间(P<)均有显著性差异。 表1 入院时ASIA评分与发热发生率的关系 略 3 讨 论 颈脊髓损伤患者并发发热原因及临床表现 感染性因素 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疮感染、伤口感染及脑膜炎是颈脊髓损伤患者常见的感染性因素所致发热原因。其中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及褥疮感染是长期卧床患者较为常见并发症,发热一般在伤后1~3周出现,临床表现多为稽留热或驰张热。伤口感染及脑膜炎是手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伤口感染患者发热一般在手术后5~7 d出现,临床表现多为稽留热、驰张热或间歇热[3]。但在住院患者中由于使用各种 治疗 方法,如抗生素、解热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应用及物理降温等,都可干扰发热的 规律 使之变得不典型,因此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为不规则热型。 非感染性因素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药物热、贫血及吸收热是颈脊髓损伤患者发热常见非感染性因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一般于伤后3~12 h出现,临床表现多为稽留热,体温常高于39℃或更高,患者在损伤平面以下皮肤失去植物神经调节功能:皮肤干燥、不排汗。药物热一般见于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患者中,此类患者药物皮试阴性,在使用头孢类药物过程中即可发热,常伴皮疹,体温常高于39℃,停用2~5 h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贫血和吸收热患者一般表现为持续低热,体温波动于37~38℃之间。 颈脊髓损伤患者发热治疗方案 感染性因素 a)坠积性肺炎:此类患者应及时排痰,尤其在卧床不能坐立期间注意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痰,同时行痰培养+药敏试验,应用敏感抗生素[4];b)泌尿系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水、

文档评论(0)

agui19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