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教案范文(10篇):照相机、杠杆…等.doc

高三物理教案范文(10篇):照相机、杠杆…等.doc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物理教案(10篇) 内容提要: 光的波粒二象性 照相机 杠杆 杠杆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能源革命 能源革命 2016届高三物理量子论初步 机械能考点例析 机械能考点例析 机械能考点例析 2021年高考物理量子论初步和原子核 平面镜 2016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学案:电磁感应 全文字数:30650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 教学目标   (1)知道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2)知道概率波的概念。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一:教材先总结前面所学知识,提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并进一步指出光波是一种概率波:大量光子表现出的波动性强,少量光子表现出的粒子性强;频率高的光子表现出的粒子性强,频率低的光子表现出的波动性强。   分析二:教材中内容要求较低,学生掌握部分以记忆为主。 教法建议   建议:可以由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学生再阅读课本自学,最后学生回答问题,有不明白的地方由教师解释。 --示例 光的波粒二象性 教学重点: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教学难点:对波粒二象性的理解 示例:   由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光波能干涉和衍射,说明光具有波动性;而光电效应又说明光具有粒子性,那么光波到底是波还是粒子呢?),学生再阅读课本自学,最后学生回答思考问题,有不明白的地方由教师解释。 探究活动 题目:光学发展史 组织:个人 方案:科普论文 评价:科普性 照相机 照相机 授课人 张? 伟 单位 大庆二十五中 授课时间 授 课 题 目 第六章 光的折射?? 第三节 照相机 授 课 目 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条件 2.照相机成像的原理, 3.了解照相机的结构,的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物理知识和应用能力 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锻炼学生多方位发展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 学 重 点 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条件 教 学 难 点 物距变化时像及像距的变化 教 学 用 具 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信息技术应用设备 教 学 方 法 实验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组??? 织?? 教??? 学 学生活动 备? 注 教 学 策 略 教 学 策 略 一、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从人们旅游观光时使用照相机拍摄留念,提出问题:照相机是怎样把人的影像留下来的?从而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 目的:研究物体放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时在凸透镜镜中成像规律 实验方法:(1)保持凸透镜、烛焰、光屏中心在同一直线并在同一高度上 ???????? (2)将蜡烛放在二倍焦距以外某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像,观察像的大小、倒正、像距的大小 (3)将蜡烛由远处逐渐向二倍焦距处移动,观察像的大小、像距的大小的变化 实验结论:(1)当u2f时,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像异侧。 ???????? (2)当蜡烛向2f处移动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2.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总结:利用多媒体展示凸透镜成像规律,使学生对凸透镜的成像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3.照相机 (1)利用信息技术演示照相机成像的原理 (2)展示照相机的实物说明照相机的结构。 (3)说明照相机调焦环的作用 (4)说明照相机的光圈和快门的作用 4.小结本节内容 5.练习: 6.作业: 三.板书设计 第三节? 照相机 ????? 一、凸透镜成像规律1 目的:研究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内时在凸透镜中成像规律 结论:(1)当u2f时,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像异侧。 ???? (2)当蜡烛向2f处移动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 二、照相机原理及其它 1、原理: 2、结构及各部分作 ?用:调焦环,快门, ?光圈 ??? 四、课后反思: 学生观看视频后在教师引导下提出问题 学生操作实验 学生总结规律 学生阅读后发现问题 学生小结本节的收获 学生自我、相互评价 杠杆 杠杆 (一)教学要求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知道有关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具:抽水机模型、切纸用小铡刀、剪刀。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杠杆和支架、钩码、尺、线。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由学生阅读课本第十三章前言部分,引出本章学习内容。   教师指出,常用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   由学生阅读本节开头的大问号后的一段。并参阅图13#0;23、图13#0;24,图13#0;25说明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引出杠杆一节。   “板书:第十三章 简单机械 一、杠杆” 二、进行新课   1.什么是杠杆?   提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jlr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