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心呕吐腹泻.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病因;四、病因;五、临床表现;1. 呕吐的时间 晨起呕吐→慢性酒精中毒、NUD、尿毒症 育龄妇女还要注意→早期孕娠 晨起恶心、干呕→鼻窦炎 晚上或夜间呕吐→幽门梗阻 ;2. 呕吐与进食的关系;3. 呕吐的特点;4. 呕吐物的性质;六、伴随症状;七、问诊要点; 腹 泻;重点掌握:;一、 定 义; 二、发生机制;正常人每24小时有大量液体和电解质进入小肠,其中来自饮食的约2000ml,来自唾液腺、胃、胆、胰、小肠等分泌的约7000ml。空肠每天吸收液体约4500ml,回肠约3500ml,结肠约900ml,粪便排出约100ml。 在正常情况下,肠道水与电解质的吸收和分泌,受着许多生理因素的调节,包括神经、激素和渗透压等调节,保持着动态平衡。;水以扩散的方式在肠道绒毛上皮被吸收,而后转到血液,因此肠道内的渗透压对水的吸收起关键性作用。 食物及消化液中含有大量电解质,如钾、钠、氯及碳酸氢离子,主要通过被动扩散、主动运输、容质牵拉作用进行腔内电解质的转运。 食物中的营养成份,如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需消化分解成单糖,脂肪分解为脂肪酸、甘油、甘油酯,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才能被吸收。 结肠每日水最大吸收量为2500ml;分泌性腹泻 是由于肠道水盐分泌过多引起的腹泻。常以霍乱与其他产生肠毒素的细菌感染为例;各种APUD肿瘤亦可引起。 渗透性腹泻 是由于肠腔内存在不能吸收的具渗透活性的溶质使肠内渗透压增高,阻碍肠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而引起的腹泻。常以乳糖酶缺乏为代表。 ;渗出性腹泻 是由于炎症、溃疡、浸润性病变,病变部位的粘膜、血管、淋巴受到损害,致血浆、粘液、脓血渗出而导致的腹泻。见于各种肠道炎症疾病。 ;动力性腹泻 是由于肠道蠕动亢进,水分与电解质和粘膜上皮接触时间缩短因而吸收减少所引起。以肠易激综合征或甲亢为例。 吸收不良性腹泻 是由于肠粘膜的吸收面积减少或吸收障碍所引起。常以吸收不良综合征为例。 ;三、病因和临床特点;(一)、急性腹泻; 3. 全身性疾病 (1)急性全身性感染 (2)过敏性紫癜 (3)变态反应性胃肠病 (4)移植物抗宿主病 (5)??毒症 (6)甲状腺危象 (7)Addison病危象; 急性腹泻以急性肠道感染、中毒以及过敏性因素等最为常见 肠粘膜分泌旺盛、水分吸收减少或全不吸收及肠蠕动亢进,是急性腹泻主要发病机制 临床特点:起病急骤,病程较短,每天排便可多达10次以上,粪便量多而稀薄,常含病理成份,如粘液、脓细胞、红细胞,排便时常伴腹鸣,肠绞痛或里急后重。大量腹泻时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碱中毒 ;集体爆发或同席多人短期内先后发生腹泻,多由于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毒物中毒或其他食物中毒 长期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的病人,突然发生严重腹泻,须考虑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肠炎与假膜性肠炎 长期接受糖皮质激素或抗癌药物治疗的衰弱病人,突然出现顽固性腹泻,应注意白色念珠菌性肠炎 小儿夏秋季流行性腹泻,经多次大便培养未发现治病菌者,须注意病毒性肠炎;(二)、慢性腹泻;慢性腹泻多见于慢性感染、非特异性炎症、吸收不良、肠道肿瘤或神经功能紊乱等。 肠粘膜分泌异常增多、食物在肠内消化及(或)吸收不完全及肠蠕动过快,是慢性腹泻主要发病机制。 临床特点: 慢性腹泻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可时发时止。多数患者每天排便数次,可为稀便,也可带粘液、脓血。长期腹泻可导致营养障碍、维生素缺乏、体重减轻、甚至营养不良性水肿。;功能性腹泻、肠结核和炎症性肠病多见于青壮年,结肠癌多见于男性中老年人,甲亢多见于女性 炎症性肠病、吸收不良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等引起的腹泻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且常呈间歇性发作。 小肠吸收不良者,粪变呈油腻状,多泡沫,含食物残渣,有恶臭。 慢性痢疾、血吸虫病、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等病引起的腹泻,每天排便次数不多,粪便常带脓血。;四、伴随症状和体征;伴随症状和体征; 小肠性与结肠性腹泻的鉴别 ;器质性与功能性腹泻的鉴别;五、问诊要点;思考题:;便 秘;重点掌握:;一、 定 义;便秘的概念; 二、发生机制;排便生理过程:;排便生理过程;引起便秘的常见因素;便秘:病理生理学;三、病因和临床特点;原发性便秘;;临床表现;大便次数减少并不是慢性便秘中最常见症状;四、伴随症状和体征;五、问诊要点;谢谢观看

文档评论(0)

157****26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