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_之高二语文.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字号 古代,我国对人的称谓比较复杂。⑴直称姓名;⑵称字、号、斋名、谥号;⑶称官名、爵名;⑷称籍贯。有时几项兼称,这种称谓一般是先称官名,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年号 古代,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表示,叫年号纪年法。唐武则天在位21年有17个年号。宋仁宗登基第一年为至和元年。明以后,基本上一个皇帝一个年号。 ; 字介甫,北宋临川人。仁宗庆历进士,神宗熙宁二年授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以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积极推行新法,遭到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党反对,熙宁七年被罢相,后复位再罢。封荆国公,卒谥文。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反对北宋初年浮华的文风,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散文遒劲清朗,直抒胸臆,每涉时弊,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词“一洗五代旧习”,风格豪放。; 旧称华山,在安徽省含山县城北15里处,风景秀美,由两山组成,东西走向。其西原名华山,为慧空禅院所在地;禅院东五里,为华阳山,因其在华山之阳而得名。今统称褒禅山。慧空禅院建筑宏伟。距院约200米,山腰有大小二塔。现两山洞尚存,前后洞并不相通。前洞在慧空禅院遗址东二三里,洞口大而平,洞深约三间房子大小。洞口左侧有一泉,流水潺潺。出前洞翻过一座山至后洞。后洞窄处仅能容一人通过,宽处如大殿。后洞之深,王安石时“好游者不能穷”;至今也无人;王安石纪念馆;;华阳洞口; 褒禅山也称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山麓筑室居住,死后葬在这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这座山为褒禅山。现在人们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死后弟子们盖造的守墓院舍。距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说的华阳洞,因为它是在华山南面得名。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近乎磨灭,只有字迹还可辨识,是“花山”的字样。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 华山洞(前洞)下边平坦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到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是人们说的前洞。经由山路向上走五六; 有个懈怠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探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洞壁,来这里并且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的游人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 由此我有感慨。古人在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时候,往往有心得,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邃并且非常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就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 (即使)有了志向,也不盲从别人中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目的地。有了志向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懈怠,到了那幽深昏暗、使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外物来帮助,也不能到达目的地。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却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感到懊悔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却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悔了,;; 《游褒禅山记》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时王安石34岁,在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回家途中,与两位朋友和两个弟弟同游褒禅山后,写成此文以记游,并抒发自己的感想。4年后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力主改革政治;10余年后拜相。 这篇游记写的是作者一次没有尽兴的游历。作者曾为自己轻易地放弃而懊悔不已。启示是深刻的:其一,见世上雄伟奇特的景观,常在险远处,昭示行事“尽志”的无悔追求;;后洞;;第一部分 说山识碑 慧空禅院 华阳洞 仆碑(识谬) 探幽记游 前洞 后洞 奇观(悔随) ;先看后下,节省时间 分类清晰,查找方便;第二部分 感事言志 古人:观,往往有得 思深无不在 我:观,在于险远 尽志以无悔 识,后世之谬 深思而慎取;记游与治学 这篇游记因事说理,阐释治学的道理。正如《古文观止》编者所说:“一路俱是记游,按之却俱是论学。古人诣力到时,头头是道。”开篇对华山、慧空禅院、仆碑的考释,即非一般写景文字,颇具学人的实证精神。文中写游华山后洞的经过,意在以探幽寻胜比喻学人治学,入之愈深,所获益精,以求达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至高境界。末了再点路边仆碑,归于“深思慎取”,又与篇首呼应,使文思清晰。; 在作者看来,治学的非常之境,常在险远,要具备三个条件:一为“有志”,二为“足力”,三为“相物”。险远境地不足畏,先要有追求险远的抱负,再应有征服险远的力量,还要有战胜险远的物质条件。而在这三个条件中,“有志”是最根本的。因为“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讥、无悔。这便是作者游华山最大的心得体会。;1.试解释下边各句中的“其”字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距其院东五里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文档评论(0)

133****9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