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默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初步体会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情感。
精读文段,品味生动传神的语言,学习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手法。
3、拓展阅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切感悟童年生活的美好和乐趣。
课前准备:
1、预习【背景链接】部分,了解作家作品等相关资料。
2、写一篇日记,记述的是有关自己童年的往事。
教学过程:
导入
(以《朝花夕拾》和作者引入)有这样一本书,作者说其中文字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因为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想从回忆里寻得一丝慰藉,所以有了这些文章,汇总成集,便成就一部名著。作者是这样一个人,旁人称他为“世间第一好玩的人”;关于他的童年,凝聚于其中的一篇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整体感知课文
默读课文,找出空间转换的起止段落,尝试将全文划分成“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出示默读的要求:1.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口气读完全文。2.关注开头、结尾以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
三、品读精彩文段,感受童年魅力。
在深入研读过程中学习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方法。
看过的景
仔细阅读第2段,找出百草园景物,分析景物描写,并赏析其语言的妙处。
(明确文中所运用的景物描写的方法:高低结合、多种感官相结合等)
做过的事
读第3—5段: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
(分析插叙的作用:增添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读第7段,画出捕鸟动词,分析其表达效果。
(明确动词使用的效果:生动传神,富有画面感。)
遇过的人
找出描写寿镜吾老先生的句子,分析人物形象。
(小组合作,点明描写方法,归纳人物特点。)
四、拓展阅读,结合生活体验,体会作者的感情。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与鲁迅童年有何异同。
(小组分享课前准备的童年趣事,引发学生对童年的珍视)
默读于漪的《往事依依》,结合本文所学所悟,再次感悟童年的魅力,体会作者的感情。
(概括于漪童年趣事,升华至对童年的热爱和怀念。)
3、教师小结
亲爱的同学们:愿成年后的你们,重拾童年往事时,
也能如鲁迅和于漪一样,景、人、事、情,意趣盎然,回味无穷。正如一句名言所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祝愿我们都是幸福的人。五、布置作业
将这堂公开课,作为童年中一件难忘的事,记录在日记本上。
板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景:美好
事:有趣 情:怀念、热爱
人:难忘
学情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鲁迅作品,因此要着力引起学生对鲁迅文章的兴趣,能较深入地理解鲁迅、景仰鲁迅,为后面学习鲁迅的文章做好铺垫,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能够自觉走进鲁迅先生的语言世界和情感世界,理解鲁迅先生的深刻思想。
七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领会内容大意,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特别是对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的学习,是教学的难点,要结合学情、教情适当引导。
效果分析
本节课,我从《朝花夕拾》和作者鲁迅导入,在检测学生预习成果的同时,自然引入“童年”这一话题,并为文本解读、情感感悟创设适宜的情境。提供相关阅读材料,包括文本细读的样本、与主题有关联的于漪散文《往事依依》等,为学生解读课文提供支架。引导学生深入品读文段,学习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方法,寻觅鲁迅童年时“看过的景”“做过的事”和“遇过的人”,同时将默读贯穿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阅读速度。最后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谈与鲁迅童年有何异同,再次感悟童年的魅力。
全班学生跟随鲁迅先生的脚步寻觅了童年的景、事、人、情,在逐渐深入的探究中读出了文本中蕴含的情感,与文本和作者进行了较深入的对话。学生是情感体验的主体,我努力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在讨论和分享中将情感得以升华。
教材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写学习生活的,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感受到永恒的童真、童趣、友谊和爱,这都值得学生好好体会、领悟。教学时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认识体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片回忆性叙事散文,本文巧妙让童年的“我”带领读者去观看当年在百草园玩乐和在三味书屋求学的生活,通过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等展现童年生活画面,表达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情感和态度。
七年级上册语文学业发展历案
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编制: 审核:李洪莲 编制时间:2020年11月3日
【学习目标】
默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初步体会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情感。
精读文段,品味生动传神的语言,学习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手法。
拓展阅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