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卓越工程师背景下的机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实践;;; 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哥德堡查尔姆斯技术学院、瑞典皇家技术学院和瑞典林雪平大学等4 所工程技术大学发起的一项工程教育改革计划,以产品生命周期上的四个环节—构思(Conceive) 、设计(Design) 、实施( Implement) 和运行(Operate) 代表四个教育和实践训练环节。;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而提出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 以实施江西省高等学校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为突破口,促进我省高校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建立高校和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努力建立具有国内先进水平、赣鄱特色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为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具体内容;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愿景;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大纲;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大纲;CDIO改革的12条标准;CDIO的两个中心问题; “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创建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CDIO为背景环境)
创新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标准2、3、5、7、8、11、12)
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教师队伍(标准9、10)
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CDIO本身就是国际合作的产物)
制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标准(CDIO的教学大纲); 校内学习阶段,高校要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着力推动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一、制定学校培养标准的总体要求
二、学校培养标准的表述形式示例(行业标准)
三、学校培养标准细化表述形式示例(CDIO教学大纲)
四、学校培养标准实现表述形式示例(MIT等示例)
五、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 采用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实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
二者在基本目标、任务、理念与方法以及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和兼容性。;18;;培养目标、培养理念与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设计
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考核方式和持续改进的一体化设计
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一体化;清晰的目标:一体化的基本要求
培养的效率:一切环节围绕目标
可持续性发展:形成PDCA闭环; ;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课程设计与培养目标一致;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考核方法与培养目标一致
建立持续改进机制;;; ——培养目标不清楚,学术化倾向严重;
——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欠缺多样性和适应性;
——工程性缺失和实践环节薄弱;
——课程体系与产业结构调整不适应;
——教师队伍缺乏工程经历;
——职业资格制度缺失,工程师培养体系不够健全;
——产学研合作教育不到位。
——企业不重视参与人才培养过程;
——对学生的创新教育与创业训练重视和投入不足 。
由此导致,中国合格工程师可获得程度连续多年位居末座。
——《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
;二、工程实践的新特征;二、工程实践的新特征;二、工程实践的新特征;专业水平划分为七个不同的层次
;专业人才成长具有四大特点
;首先,无论是哪种人才,专业化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具有专业的知识、技术和能力是专业人才与新入门者或普通人的根本区别。专业人才的成长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因此,高等工程教育仍应当强调专业化的人才培养过程,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毕业生对既定的专业具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而不是样样都浅尝辄止。;第二,专业人才的成长有很强的社会性。
社会环境为专业人才的成长提供背景和目标,专业人才为社会环境的改善做出贡献,同时也必须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而教育在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培养上负有不容旁贷的使命,专业培养方案中必须涉及相关的责任教育和道德教育,使毕业生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感。;第三,专业人才的成长是一个长期过程。
专业人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经验都是“通过长时间或高强度的教育和实践训练而获得的”。对于“很多有天赋的个人来说,往往需要十年的经验才能使他成为专家”,而且离不开“大师的指导”。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