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0介绍导游词作文
介绍山西的导游词作文1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这个粉墙青瓦的建筑呢,就是陆舫,据历史记载最
初是一座小桥,由于风景优美引得无数才子佳人来此赏景叙情,到明朝时贵池县
令成都人张灿垣修建了一下,取名“陆舫”。
相传杜牧在池州任刺史时,经常带着他的官妓程氏到这一带饮酒作诗,程氏
能歌善舞,懂诗作词,深得杜牧的喜爱。在唐代,县令、县尉都在全国范围内调
动,不能带家属,杜牧当时四十多岁,许多生活料理都是官妓程氏长期服侍,这
样,就成了他的次妾,当时唐代明文规定,所有地方官不能取民间的女子作妻妾,
杜牧只好将已怀孕的程氏嫁给了石埭县长林乡乡绅杜筠,生下了杜牧的儿子杜荀
鹤,后来人们改称程氏为鹤娘。
现在在我们池州市石台县长林乡和贵池茅坦生活的杜氏的家族便是杜牧的后
裔。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的这个古建筑呢是村志馆,大家请看这有一幅对联,
上联是“村在池阳杜诗物候能为证”,下联是“志存馆内赵客图文足释疑”。这里
的“村”指的就是我们的“杏花村”,“池阳”就是贵池的别名,“杜诗”指的就是
大诗人杜牧的《清明》诗,“物候”指的就是江南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景致。“志存
馆内”的“志”指的就是“杏花村志”这本书,“赵客”指的就是《杏花村志》的
作者郎遂,“图文”指的就是我们《杏花村志》里的图文介绍,《杏花村志》是唯
一被收入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文献《四库全书》的村志。现在就让我们进去看看,
这里有一块石碑刻的是古杏花村全景图,另外我们准备把杏花村志共12万多字,
全部刻在墙上。虽然杏花村的争论由来以久,其中以山西的汾阳和安徽贵池为最,
多数人也认为 “酒是山西的好,村是贵池的真”,但我们还是希望通过史料让更多
的人知道真正的杏花村在我们贵池。
各位游客,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就是焕园,据记载,宋朝末年有位大官郎文
韶因不愿入元朝为官,到杏花村隐居,建数间房屋,郎氏家族逐渐成为杏花村望
族。到了清代,郎遂为纪念先祖在遗址上复建了焕园,今天我们又重新修建了这
座名宅。大家请看这门上的对联“焕珠还异彩,盛世扩名园。”焕园又名“郎遂故
居”。郎遂是贵池杏花村人,清代文学家、诗人。康熙时上过太学, 20岁开始
起稿撰修《杏花村志》前后共十一年。现在就让我们进去参观一下。(介绍屋内陈
设、郎遂的挂像、对联等)
各位游客,杏花村古井文化园的游览到此就全部结束了,欢迎下次有机会再
来杏花村。
介绍山西的导游词作文2
孔祥熙故居座落在太谷城内无边寺的西侧太谷师范学校院内,是太谷城内现
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具有清代中期建筑风格的一座宅院,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宅院原系太谷士绅孟广誉的老宅,建于清乾隆到咸丰年间,1930年为孔祥
熙购得。1934年蒋介石曾到此居住,后为日寇、蒋阎兵站、医院、特警占用。
1948年八月邓小平同志曾光临宅院。
宅院座南朝北,东西91米,南北69米,总面积6325平方米。现存正院、
厨房院、书房院、戏台院、墨庄院、西花园及部分残损的东花园。它由多个横向
排列的套院组成,每个套院均沿中轴线方向分割为多个四合院。各院间用明廊、
抱厦或过厅相隔。主体建筑均使用斗拱飞椽,造形美观大方。木构部分雕梁画栋,
沥粉堆金,宛似七彩虹霓。各院之间有垂花门、宝瓶门和八角或月牙门相通,隔
墙则用多种造型的窗户予以装饰。宅院造形各异,风格多样,整体典雅纯正,细
部玲珑剔透,宽猛相济,浓淡相宜,显得十分和谐。
正院为三进院落,建有富丽堂皇的木构门楼,前有门厅,东西两厢为敞轩,
东有八角门可入东一院至东花园。人垂花式二门,进卷棚式过厅,厅两侧小门可
通书房院与赏花厅院。过厅迎面有官厅三间,硬山式雕花正脊,前施廊柱,十分
宏敞,南北有门,是接待宾客和举行礼仪的主大厅。东厢名“三有堂”(有猷、有
为、有守) ,西厢名“三多堂”(多福、多寿、多男) ,皆为内眷居室。
过官厅即达三进院,院系楼院建筑,东西楼为女眷居住,二层即为未婚女子
的“绣楼”。南楼是主人居所,一层前有抱厦,原悬傅山书“谨节亭”匾额。二层
悬有“瀛洲风范”四字匾额。该楼建筑华丽,用料讲究,高耸宏大,是全院的最
高建筑,体现了主人的地位。
正院西面,有书房院,称“日知月无忘”斋,乃封建士大夫自修自勉之语。
书院南有一狭窄的长条院,即厨房院,又为仆人居所,建筑结构简陋,与东面的
正院形成鲜明的对照。
书房院西便是西花园,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院中凿地为池,池中石基上
架一木构方形小亭,名“小陶然”,为主体,配以其他景点,具有小桥流水、亭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