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中医饮食调护的基本观点 辨证施膳 辨证施膳分为辨证和施膳两个阶段 辨证主要是指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及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内外因)、性质(寒热)、部位(表里、脏腑、经络)及邪正关系(虚实)之间的关系,确定为某个证型。 施膳主要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膳食宜忌。 “同病异膳”和“异病同膳”之不同 *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四十八分。 六、中医饮食调护的原则 1 “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即因时、因地、因人不同而采用不同的饮食。因时有春、夏、秋、冬四季不同;地有东、南、西、北之分;人有胖、瘦、盛、弱之别,所以饮食也应“辨因”施治。 *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四十八分。 六、中医饮食调护的原则 夏季气候炎热,阳热偏盛,应多食寒凉、 滋润属性的食物,如绿豆、苦瓜; 冬季气候寒冷,阴寒偏盛,应多食温热 属性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等,根据 食物的不同属性能使人体顺应气候 变化,以维持人体的内外环境相对平衡。 因时制宜 *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四十八分。 六、中医饮食调护的原则 东南地区气温偏高,湿气重,宜食清淡、渗湿食物; 西北地区气温偏低,燥气盛,宜食温热、生津、润燥食物。 因地制宜: *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四十八分。 六、中医饮食调护的原则 儿童身体娇嫩,宜用性平、易消化食物。 老年人气血、阴阳虚弱,宜进补气助阳 或养血滋阴之品。 成年体质壮实的外感风寒患者,可选用 发散作用较强的食疗方如姜糖饮、姜 糖苏叶饮、葱白粥等; 因人制宜 *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四十八分。 六、中医饮食调护的原则 对老年体虚而感风寒者,食疗时宜配补益 食品,如人参桂枝粥、木耳粥等。 体质属寒者,宜食热性食物;体质属热者, 宜食凉性食物,忌热性食物以及辛辣烟酒等; 女子以血为本,饮食应以补阴补血为主, 尽量选择多汁多液食物;体质过敏的人, 不宜吃海鲜腥发之物。 因人制宜 * 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四十八分。 六、中医饮食调护的原则 2辨证施膳 病证有寒、热、虚、实之分,食物亦有四性五味之别,在饮食调护在应按病证的性质不同,选择相宜之食品。对于患者的饮食,须根据具体病证加以调配,即辨证配膳。饮食护理与用药治疗同法,当“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寒证应忌生冷瓜果等凉性食物,宜食温热之品; 热证应忌辛辣、醇酒、灸搏等热性食物, 宜食凉性之品; 阳虚者忌寒凉,宜厚味温补; 阴虚者忌温热,宜甘寒滋养。 * 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四十八分。 六、中医饮食调护的原则 3.食量适宜 软硬适宜 食量要因人因证而宜,勿太过或不足。 食量太过,运化不及,反损伤脾胃,对健康不利; 食量不足,机体得不到水谷精微之品,导致正气不足,无以驱邪,久之气血亏损而病生。 食物的软硬应根据病人脾胃功能酌定。大多数病人,脾胃功能低下,应给以软、精、细的食物为原则,即使与病证相宜的,也应适当控制,以免加重脾胃的负担,而使余邪难清或愈而复发。 * 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四十八分。 六、中医饮食调护—合理搭配 合理搭配 谨和五味 食物的味道归纳为酸、苦、甘、辛,咸五种,统称“五味”。五味不同,对人体的作用也各有不同。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 《素问·五脏生成》指出:“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 五味调和,有利于健康。 第三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四十八分。 六、中医饮食调护—合理搭配 甘味补脾,补养生气血,缓解疼痛、解毒等,味过于甘,反能伤脾,助湿生痰,引起胃胀不适。如蜂蜜、饴糖、桂圆肉、米面食品等。 酸味补肝,可健脾开胃,促进食欲,但过于酸,反能伤肝,引起肝气偏盛,导致脾胃消化功能障碍。如醋、乌梅、山楂、石榴、柿子等。 咸味补肾,能软坚润下,调节和维持人体水钠代谢,味过于咸反而伤肾,出现水肿、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如盐、海带、紫菜、海虾、海蟹、海蜇、龟肉等。 辛味补肺,可发散行气活血,祛风寒等,味过于辛,反能伤肺,刺激胃粘膜,有痔疮、肛裂、消化道溃疡等。如姜、葱、蒜、辣椒、胡椒等。 苦味补心,清热、解毒、泻火等,味过于苦,反能伤心。如苦瓜、苦杏仁、橘皮、 “良药苦口” ,五味平衡,苦味对人体的影响,不是摄入太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探询神奇的化学世界.ppt VIP
- 2025年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在集体中长大》教案设计.docx VIP
- 实验室安全化学试剂与实验室消防知识培训课件.pptx VIP
- 2025 ACCAHA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指南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延迟退休政策深度解析.pptx VIP
- 桂13J603 住宅厨卫组合八字型变压式耐火排气道.docx VIP
- 2025年学校校长公开选拔笔试试题及参考答案校长招聘考试笔试真题.docx VIP
- 《中国旅游文化》 课件 第七单元中国古代艺术文化.ppt VIP
- 《美国文学》教学课件Emily Dickinson (1830—1886).ppt VIP
- 规范《GB11085-1989-散装液态石油产品损耗》.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