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公开课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导入 有一个老太太做寿,满堂儿孙、亲戚朋友都纷纷送礼、问候。但有位客人没有买礼物,觉得不好意思,就提议做一首诗来祝贺。众人都很高兴,客人便吟诵起来:“这个婆娘不是人!”大家听了很震惊,都斥责这个人胡言乱语。 ?? 客人说:“别急,请听下一句——九天仙女下凡尘!”好!好!众人转过了神,夸赞起来。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三十四分。 客人又道:“儿孙个个都是贼!”这下老太太的儿孙可不干了,围过来要揍他。 客人又说:“别忙——盗得仙桃庆寿辰!”儿孙一听又乐了。众人都赞扬这首诗做得好。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三十四分。 不求甚解 马南邨(邓拓)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三十四分。 二、解题 不:表否定 求:追求 甚:过分 解:理解,了解。 不求甚解:读书不追求过分的理解,只领会要旨,不过分的在字句上下功夫。 现多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三十四分。 教学目标: 1.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 2.学习针对对方认识过程的逻辑错误展开反驳的方法。 3.学习并掌握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 4.讨论交流阅读的方法。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三十四分。 邓拓,原名邓子健,邓云特,笔名马南邨。建国后历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主要著作有《中国救荒史》《燕山夜话》《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等,并与吴晗、廖沫沙合写《三家村札记》,1944年主持编辑了第一部《毛泽东选集》。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三十四分。 20世纪60年代初,邓拓应《北京晚报》之约,撰写《燕山夜话》专栏杂文。这个专栏的杂文从古人读书治学、科学研究、生产活动等方面为我们总结和介绍了一些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还对现实中的各种不良现象和错误的思想方法、工作作风提出了批评,对青年的学习给予指导。在一篇篇短小精悍、妙趣横生的文章里,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哲理,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对当时的杂文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就是针对有一些人对陶渊明“不求甚解”的曲解而写的一篇驳论文。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三十四分。 驳论文: 是指先提出对方错误的观点,加以直接批驳或者间接批驳;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以便驳倒对方错误的论点。 杂文: 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杂文要求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能针对某一事物和某一个人的某一观点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议论和意见。这篇文章作者就针对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三、文体知识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三十四分。 四、字音词义 1、字音 马南邨 王粲 哩 咬文嚼字 豁然贯通 (cūn) (càn) (lī) (jiáo) (huò)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三十四分。 2、词义 不求甚解: 原指读书指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咬文嚼字: 过分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 因小失大: 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 豁然贯通: 豁然:通达的样子;贯通:前后贯穿通晓。指一下子弄懂了某个道理。 开卷有益: 读书有好处。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三十四分。 五、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 (1)第一段摆出要批驳的靶子是:“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并且开门见山的表明了自己的观点:盲目的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简而言之就是,不求甚解也是好的。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三十四分。 (2)第二段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说明人们因为断章取义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并点明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是正确的,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结构提纲 (3)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说明读书要诀在于会意,而好读书又是会意的基础,如果不好读书谈什么甚解不甚解都没有意义。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三十四分。 (4)分析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一是虚心,因为书不一定一读就懂,所以说“不求甚解”。二是着重在读书方法,不要固执一点,而是了解大意。 结构提纲 (5)以普列汉诺夫为例子,进而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即虚心读书,了解读书的精神实质(会意)。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三十四分。 结构提纲 (6)以诸葛亮为例子,证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使知识面更广,了解问题更全面。 (7)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即不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三十四分。 结构提纲

文档评论(0)

GCG198810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