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歌的简短故事.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关于诗歌的简短故事 1. 【用简约的语言讲一个关于诗歌的小故事】 唐朝诗人贾岛擅长写五言律诗,他写作时特别投入,很留意词句的锤炼. 有一天,他骑驴走路时,突然想起两句诗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他先是想用“推”字,改成“敲”字后,觉得“推”字也不错.就这样,贾岛在驴背上用手做着推和敲的动作,一时拿不准办法. 这时,正好京都长官韩愈出门,贾岛只顾深思,不觉走进了韩愈的仪仗队里,糊里糊涂地被拉到韩愈面前.韩愈问怎样回事,贾岛就把想起诗句,又打算不下来用哪个字的事说了一遍.韩愈是个大文豪,听贾岛说完,也深思起来.过了好一会儿,韩愈对贾岛说:“还是用敲字好.”以后人们就用“推敲”指推敲字句,反复思索.。 2. 关于诗歌创作的简短故事 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盖世,很遭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忧弟弟会威逼本人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假如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哄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晓得哥哥故意要害死他,又难过又生气。他强忍着心中的哀思,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真,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 求一关于诗歌的故事,要简短的 曹植的《七步诗》是他哥哥曹丕命令他在七步内写出的。 关于曹植《七步诗》的故事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 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 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始终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由于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 听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只由于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 具有出口成章的本事,使得文帝盲目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方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相互猜忌与仇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惭愧万分,无地自容。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 其次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本人同根而生的豆子,比方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摧残,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 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开兄弟阋墙、同室操戈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此诗最早就被记录在《世说新语》之中,后来流传的仅有四句,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也许是由于在传播过程中为它能否真出于曹植之手尚难确定。 然《世说新语》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远,所述自然有肯定的依据,而且据《世说新语》中引《魏志》中了也说曹植“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曹操曾试之以《登铜雀台赋》,植援笔立成,而且斐然可观,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这样一首好诗也完全是可能的。因而,我们还是把它作为曹植的作品来引见给读者诸君。 当然,此诗的风格与曹植集中的其他诗作不尽全都,因是急就而成,所以谈不上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精致,只是以其贴切而生动的比方,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千百年来的读者的称赏。 曹植(192-233)字子建。 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三国魏杰出诗人。 曹操第三子,封陈思王。因富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后失宠。 建安十六年(211)年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214年)改为临淄侯。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改封 鄄城王。 曹丕称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曹丕死后,曹丕的儿子曹睿即位,曹植曾几次上书,盼望能够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最终愁闷 而死,年四十一岁。 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这时期的文学,以诗歌的成就最为显著。 有不少作品能从汉乐府民歌中吸取养料,反映出社会的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 的苦痛,体现了要求国家统一的愿望,辞情慷慨,语言刚健。后人以“建安风骨”称 誉这些作品俊逸刚健的风格。 但有些篇章表现了消极出世的思想。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家有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等。 曹植的生活和创作,以曹丕即帝位为界,分为 前后两期。前期有少数作品出社会动乱

文档评论(0)

136****77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