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3.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4.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二、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 教学难点? 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准备: 课文课件、相关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没有权、利的纷争,没有名誉的搏斗,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和睦相处、各尽其责,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是快乐的,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创造了一个人人幸福快乐,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的时代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就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2.简介《礼记》,补充《四书》、《五经》(多媒体展示)
(二)、读准字音(自由朗读、个别检查)
检查预习,指导朗读。(多媒体展示)
(三)、读通文意(默读、自由朗读)
对照注释,疏通词句,翻译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多媒体补充重难点字词注释)
(四)、读懂内容(默读、自由朗读)
整体感知(小组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2.“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
“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3.那么文章中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
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够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责任、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鳏、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才能丰衣足食。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粘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 4.由以上的理解,你认为本文的层次该如何划分? 全文可分三层:
第一层(第一句话)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第二至三句话)“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1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第三层(第四句话)全文的总结语。
(五)、读出思想(自由朗读、试背)
合作探究,拓展思维
1. 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 明确:文章第三层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2. 文中的“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小孩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推知鳏寡孤独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3.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要求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入探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4.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