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九点 三分。 王小波(1952—1997) 1952年5月13日出生于北京。 1968—1970年云南农场知青。 1971—1972年山东牟平插队;后作民办教师。 1972—1978年北京工人。 1978—1982年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学生。 1982—1984年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教师。 1984—1988年美国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88—1991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讲师。 1991—1992年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讲师。 1992—1997年自由撰稿人。 1997年4月11日逝世于北京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九点 三分。 王小波的创作 小说:《黄金时代》(成名作)《白银时代》、《青铜时代》三部中长篇小说集(合称《时代三部曲》) 电影剧本:同性恋情题材的《东宫·西宫》(1997阿根廷电影节获最佳编剧奖) 随笔: 《思维的乐趣》、《我的精神家园》、《沉默的大多数》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九点 三分。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九点 三分。 几张照片 浪漫骑士 行吟诗人 自由思想家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九点 三分。 王小波语摘 这个世界自始至终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像我这样的人,一种是不像我这样的人。 我认为每个人都是有本质的。 我的本质就是流氓,土匪。如果放到合适的地方就大放光彩,可是在城市里做个市民、在学校里做个教员就很不合适了。 活下去的诀窍是:保持愚蠢,又不能知道自己有多蠢。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九点 三分。 李卫公年轻时很有本事,所以找不到工作,只好去做流氓。 念书就是为考大学,考大学就是为读博士,读博士就是为以后主管工程,主管工程就是为贪污公款。 每个人的贱都是天生的,永远不可改变。你越想掩饰自己的贱,就会更贱。唯一的逃脱办法就是承认自己的贱并设法喜欢这一点。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九点 三分。 假如人生活在一种不能抗拒的痛苦中,就会把这种痛苦看作幸福。假如你是一只猪,生活在暗无天日的猪圈里,就会把在吃猪食看作极大的幸福,因此忘掉早晚要挨一刀。所以猪的记性是被逼成这样子的,不能说是天生的不好。 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九点 三分。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九点 三分。 这篇杂文以作者文革时期下乡插队时的一个故事为叙述主体,故事的主角“猪”是中国散文中非常罕见的表现对象,这个对象的选择其实也说明了作品本身具有一种特立独行的因素。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九点 三分。 在一般的印象中,猪应该是属于最温顺的动物之一,然而即使是这种最没有反抗性的动物,在外在环境无比恶劣的时候,依然会有一只特立独行的异类,以自己的方式来证明,追求自由的精神永远不会泯灭。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九点 三分。 这潇洒、特立独行的“一个”,“又黑又瘦,两眼炯炯有光”,像山羊一样敏捷,总是到处游逛,喜欢模仿各种声音,它也因此被扣上破坏生产的罪名而遭到围剿,最终它义无反顾地逃出了这种被设置的生活,成了一只野猪。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九点 三分。 王小波的很多作品都是以文革为背景。文革在王小波的笔下,往往是一种“极端的精神世界”的象征。在这个世界里,由于政治上的钳制,人的精神处于极度压抑的状态, “自由”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九点 三分。 形成了普遍性的孤独、封闭、愚昧,但是也正是在这样的极端世界中,对环境的反抗,对自由的追求,反而造就了更加动人的力量。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九点 三分。 人处于不能自我把握的生活中而不自知。这不是文革特有的状态,也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精神常态。因此,虽然作者叙写的只是一个不满被压制的状态的特立独行的猪,但是我们却可藉由之体味到自由的可贵,从而对自由和追求自由的精神价值给予认同。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九点 三分。 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有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原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九点 三分。 这头“猪”是复杂的 联系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历史语境,不难体验王小波笔下这头猪的复杂内涵:一方面,这头“猪”代表了个性和野性,具有一种反对规范、无视律令的意义;另一方面,这头“猪”的野性和个性是长着獠牙的,只有反抗的姿态,匮乏反抗的意义。这呈现了那个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尴尬处境。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九点 三分。 1、对比手法的运用 ①“猪”和“人”对比 杂文中的“我”在猪被围剿时因为“不敢对抗领导”而处于“

文档评论(0)

zzabc0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