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端午节的来历 60 字
【篇一:端午节的来历 60 字】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节、蒲节,原来是夏天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以后楚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杀,就变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一说纪念吴国忠良伍子胥的忌辰),与春节、中秋等节日同属东亚文化圈的大中华地区及日
本、朝鲜、韩国、越南的重要传统节日。 ... 惺英豪之母 2014-10-07
【篇二:端午节的来历
60 字】
端午节发源于中国,最先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以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
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民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天逝世,便成了华人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
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汉代人以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且有 “不举五月子 ”之俗,即五
月五日所生的婴儿无论是男或是女都不可以抚养成人。一旦抚养则男害父、女害母。甚至出现了 “五月到
官,至免不迁 ”, “五月盖屋,令人头秃 ”等说法。这一民俗至迟从战国开始流行,迄至汉代流行不衰。此俗在汉人王充的《论衡》、应劭《民俗通》以及《后汉书》中,多有记录。
【篇三:端午节的来历 60 字】
端午节的由来 100 字浅歌的空间为您精心介绍中小学作文,生活百
态等精选文章。端午节的由来 100 字公布时间 :2014-05-19 19:47| 日志本 :端午节的由来 100 字古代,有一位楚国的医生叫屈原。被某国
追杀,为了唤起楚国百姓的爱国之心,屈原不惜自记的生命,屈原就跳进大江以死来抗争。
果真,百姓合作吧追杀屈原的国家战胜了 ,百姓为了纪念屈原,把五月五日定为端午节。
端午节的由来 2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两千多年来,端午节向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乞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人心所向。人们 “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 ”。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公公众今后把端午节的
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密切联系在一起。跟着屈原影响的不停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中国的端午节还有好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固然名称不一样,但各地人们过节的民俗却迥然不一样。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儿童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季节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逐渐消逝外,其余民俗到现在已流传中国各地及周边的国家。
端午节的由来作文 100 字今日是端午节,妈妈让我从电脑上看端午节的由来。实际上是纪念屈原的,屈原是一位爱国者,他想让自己的国家,强盛起来,就常常跟国王提建议,但是国王不喜爱听,就把他赶出了国都。有一次秦国来打楚国,楚国很快就被战胜了,国家就快没有了,屈原更加悲伤,这一年的五月初五,他搬着一块大石头投江了自杀了。人们知道后,特别悲伤,为了不让鱼吃了屈原,就把竹筒里面装着粽子,扔到河里,希望鱼吃饱了就不会吃屈原了,粽子也就是这样来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爱自己的国家。别的我也知道了,此刻吃的粽子,只但是是把竹筒,换成了一种宽宽的叶子。吃粽子也就是纪念屈原的。
端午节包粽子作文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天,人民都会包粽子、赛龙舟、悬艾草,以此来庆祝端午节。大家都知道,在端午节要吃粽子,那么,大家知道为何要包粽子吗?又该如何包粽子呢?
相传,包粽子是源于屈原,屈原汨罗江自杀,大家捞不到他的身体,为了不让鱼虾吃掉他的身体,就用苇叶包裹了糯米饭投进大江饲养鱼虾,以后就发展成了端午节吃粽子。而也有说是为了祭祀屈原而包粽子投进大江的,但无论怎么说,传说包粽子是源自屈原的。
每年端午节,各家各户开始包粽子,无论是自己吃,还是为了表示纪念屈原,包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的必备活动。
而包粽子一般是采用上好的芦苇叶,放锅里煮软,增添弹性,也有
消菌杀毒的作用。而后取 2-3 片,窝成漏斗状,把准备好的糯米以及其余如肉、蜜饯、板栗等放进去,右手中指、无名指分开将其夹住,大拇指从后往前推压,使其紧、平。左手拇指、食指趁势将漏斗口
朝里推成等边三角形,再将大拇指推过来的叶面盖在三角形上,并以左手拇指、食指趁势将漏斗口会集处捏紧,再将余下的尾巴顺拐角贴折。再取线捆扎,松紧急适量。最后放进锅里煮熟,爽口的粽子就做成了。
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已经成为一种民俗,我们每年都会包好多各种各种的粽子。端午节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传承下去,而包粽子作为端午节的代表食品,我们也要弘扬光大。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这也是我们的使命。
文档评论(0)